正文 利用出口信貸和項目融資推進對外經濟合作(1 / 3)

利用出口信貸和項目融資推進對外經濟合作

財經管理

作者:胡錦萍

摘要:加深對外經濟合作,關係到國計民生和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在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國際承包市場競爭中勝出,融資能力已成為關鍵因素。本文結合相關對外承包工程案例,就出口信貸與項目融資對涉外項目的推進進行一些分析,探討如何促進對外經濟發展。

關鍵詞:出口信貸項目融資BOT模式對外經濟發展

隨著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不斷推進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中國經濟已經融入到世界經濟體係中,對外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對國際市場和資源的競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加強和發展對外投資,加深對外經貿合作,關係到國計民生和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對外經濟發展形勢以及對出口信貸和項目融資的需求

2003年以後,中國加快了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步伐,鼓勵並積極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中國企業本著“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原則,到境外開展各種形式的互利經濟合作。由於東南亞與中國地理位置相鄰,文化背景相似,因此中國政府尤其鼓勵企業前往東南亞投資發展,積極推動企業以東南亞為優先的“走出去”戰略,東盟國家逐步成為中國企業投資的重點地區。

到目前為止,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交易中,按企業的海外投資比例,東南亞排在第三位,僅次於香港和北美。我國企業對東盟投資主要對象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還有越南、新加坡和緬甸,都已進入中國在海外投資最多的20個國家和地區之列。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GDP的大幅增長和進出口貿易規模的進一部擴大,企業經營能力的提高,特別是中國“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實施,中國對東南亞的投資還會增加,投資領域也將進一步擴大。特別是我國與東盟國家確立的“10+1”合作機製的啟動後將實現商品貿易的自由化;我國參與的“大湄公河次區域開發”機製正在穩步推進,東盟國家將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地區之一。

在眾多的投資方式中,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輸出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大力拓展對東盟各國的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市場,積極推動對東盟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開展對外承包工程項目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企業具有一定實力,已經多家企業躋身於國際工程承包商行列。我國要以入世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與東盟的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努力提高在東盟市場的占有率。隨著東南亞地區經濟形勢的好轉,東南亞各國紛紛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基礎能源的投入。基礎能源與基礎設施方麵的工程,特別是電力項目、交通運輸項目等在今後幾年中將會保持明顯的增長勢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東南亞承攬電站、通訊工程等技術含量高的大型工程項目,帶動我國大型成套設備和技術出口成為國家和企業的走出去戰略。

在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國際承包市場競爭中勝出,融資能力已成為關鍵因素。國際工程的融資模式有別於國內工程項目的融資模式,國際工程的融資模式主要是利用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出口信貸(包括優惠出口買方信貸、賣方信貸、買方信貸和對外優惠貸款)等方式的融資模式。但銀行信貸收緊的風險瓶口以及有種種苛刻的信貸條件,而境外承包工程項目,境外資源開發項目以及境外投資建廠項目的發展,由於投資金額大,建設期長,風險高,項目投資者實力相對不足,無法提供充足有效的資金擔保,無法獲得相關的融資需求,致使項目運作陷入瓶頸。而項目本身又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市場占領和巨大資金需求,這種矛盾製約了很多大型涉外項目的開展,影響了走出去戰略的順利實施。所以針對東南亞的一些涉外項目的開展和問題,本文就出口賣方信貸與資源換項目相結合的融資方式對涉外項目的發展推進進行一些探討,如何利用項目融資推進項目發展。

二、出口信貸和項目融資介紹

1.出口信貸

出口信貸是對貨物出口和境外投資提供信貸資金融通。就是指國家政府為支持本國產品,尤其是大型資本貨物的出口,通過官方,半官方機構的出口信貸機構向出口商提供貸款,擔保或保險。國內是通過政策性銀行進行貸款,通常與出口信用保險相結合來進行。

出口信貸一般分為買方信貸和賣方信貸。

買方信貸。有兩種,具體是:①出口方銀行直接向進口商提供貸款,並由進口方銀行或第三國銀行提供貸款擔保,出口商與進口商所簽訂合同中規定為即期付款方式,出口方一行根據合同規定,拚出口商提供的發貨單據,將貸款直接付給出口商,進口商按合同規定將貸款本息償還給出口方銀行;②出口方銀行向進口方銀行提供貸款,再有進口方銀行為進口商提供轉貸,以支付進口產品的貨款。進口方銀行按商議的還款方式還貸出口方銀行,進口商與進口方銀行的貸款結算自行在其國內直接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