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整合地方資源,實現軍隊食品冷鏈多邊共贏
於目前我軍冷鏈運輸仍處於近似空白的狀態,如果單純依靠自己力量建設完善的冷鏈物流體係,投入及運營成本相對較高,也會在無形中消耗人力資源。地方通過近二十年建設,目前已具備了較大規模的冷鏈保障能力。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擁有冷藏庫接近2萬個,總容量約為880萬噸;符合冷藏技術指標的冷藏車保有量約為2萬輛;機械冷藏列車1910輛;冷藏船噸位10噸,年集裝箱生產能力100萬標準箱4。然而我國的冷鏈物流發展分布並不均衡,在大城市及沿海地區冷鏈保障力量比較集中,設施設備較為先進,具有相當規模的冷鏈保障能力。這無疑是對我國軍事戰略向海洋轉移的一個利好消息。但如果將地方冷鏈力量分布與我軍未來可能發生局部戰爭的區域進行重疊,可以發現在我國的西部、北部的地方冷鏈保障力量並不發達,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仍具有散、小、亂、弱的局麵,難以通過第三方外包的形式解決我軍的冷鏈保障需求。據此,本文認為無論是部隊還是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都應抓緊這一契機。部隊通過借助地方力量,在保障易腐食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冷鏈保障效能;地方企業則在部隊的規劃和扶持下進行兼並和重組,將企業做大做強。
建立科學的準入製度。科學的準入製度是實現第三方冷鏈物流外包的保證。應積極參考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製定符合我國國情軍情的地方冷鏈物流企業的準入製度,對於承包企業的資質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在科學、充分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製定行業準入標準,提高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進入門檻。安全、高質量的食品冷鏈發展離不開嚴格的行業監管。我軍應借助現代的檢測技術及信息通信技術,對軍隊及地方各個單元的冷鏈管理情況進行跟蹤,如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可以直接追溯相關單位及個人,實現易腐食品從初級生產至最終食用的全過程管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抽調軍隊及地方企業人員實現共同監管,對於違反操作規範的單位及個人進行問責製度。情節嚴重者取消準入資質。
建立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通過對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進行一段時間的考查之後,對於嚴格落實操作規範的企業,可以根據我軍的具體需求與地方企業長遠發展需求製定相對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從而最大程度上保證戰略共贏。
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與培養資源。隻有在軍隊食品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和位置都有切合實際需求的食品冷鏈物流建設人才,才能保證軍隊食品冷鏈建設的正常發展。軍隊食品冷鏈物流與一般物流行業在人才要求上有所不同,從事該業務需要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除了基本的物流操作和管理技巧外,還需要掌握食品安全檢測、冷藏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相關知識。因此,軍隊食品冷鏈人才不能僅僅通過簡單的宣傳教育、知識普及的方式進行培養。而應發揮地方培訓機構、生產企業的技術優勢,為部隊提供軍隊食品冷鏈物流工作相關的人員提供技術培訓,提高軍隊食品冷鏈管理及操作人員素質水平,節省體係內培訓經費,實現多渠道軍隊食品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則剛.信息化開啟冷鏈物流產業新藍海[J].糧食流通技術,2012(6):1-5
[2]白世貞.冷鏈物流[M].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2:12
[3]粱旭.我國藥品冷鏈物流發展問題研究[J].價格月刊,2013(1):79-81
[4]庾莉萍.加快發展我國冷鏈物流的探討[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2(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