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鈞就說道:“高興同誌,具體給大家說說,這個階段裏,您做了些什麼事情?”
高興繼續說道:“前麵三年90年到93年我在上海市工業係統黨委宣傳處,管理整個係統3500個大小企業裏,所設立的1020個政治學校的政治教育研究部,當研究部的主任、秘書長。整個工業係統有250萬幹部和職工,可以說是全國輕、重工業產品生產的重要企業、主要力量。當時正是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關鍵時刻。上海的這些企業許多麵臨關、並、停、轉;
產品升級換代,產品結構、品種進行重大調整;
幹部、職工大批轉崗、甚至下崗;
企業黨政分開,實行廠長負責製;
分配製度也進行改革,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加上獎金;
企業的政治思想工資處於可有可無的境地,‘磨破嘴唇皮,不如人民幣’,‘思想工作三天三,不如人民幣三元三’;
幹部可上可下,職工可進可出。
人們的思想非常混亂,在這個情況怎麼辦?”
顧飛翔說道:“您那個政治學校的研究部可以發揮作用了。”
高興就說道:“是的,我的那個政治學校研究部,就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大家就說,那個時間企業裏麵的政治學校,就組織對幹部、職工進行政治輪訓,基本國情、基本路線,叫雙基教育和普法教育。這個教育幫助企業職工,對於改革開發認識的提高,轉變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高興繼續說道:“這個政治輪訓一般是每個人,一次脫產到政治學校裏學靜下心來,學習一個星期左右,由政治教師進行上課,小組討論,總結提高。這個教育有沒有效果,非常重要的是政治教師講課的水平。關鍵是講課內容是不是能夠理論聯係實際,既要講清楚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其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同時必須聯係本企業目前的情況、出路,改革的方向、目標。特別是要聯係本企業人員的思想實際,和應該有的正確態度。改革開放是全局、大局,小局要服從大局。這次改革,是一次新的長征,從長遠來說,對於整個國家肯定是得到各個方麵的大發展。但是從局部、個人,必定會產生暫時的困難,甚至作出一些犧牲。”
大家說道,如果政治教師,隻是講大道理,老母雞湯—原則,肯定解決不了問題。如果教師隻講問題,也不講應該有的態度,學生會越聽越感到灰心喪氣,甚至大家一起發一場牢騷。
高興就說道:“所以我們研究部的責任,首先是要解決一千所政治學校,幾千名政治老師,怎麼樣來上好這個改革開放的政治課,采取了幾個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