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六十三個故事 時代的弄潮兒(1 / 2)

鄭高興就說道:“舜堯同誌確實是我們這些部隊轉業幹部學習的楷模!始終保持著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優良作風!對了,他離開部隊時,寫過一首詩,‘我從軍營來’。”

王俠仁就說道:“高興,您讀給大家聽聽。”

高興就拿出那首詩讀了起來。

我從軍營來:

我從軍營來------

帶著首長的叮嚀,

帶著戰友的希望,

帶著難忘的記憶,

帶著留戀的淚痕。

我從軍營來------

走進陌生的天地,

走進複雜的人際,

走進人生的轉折,

走進新航的曆程。

我從軍營來------

開始有力的搏擊,

開始艱苦的回旋,

開始堅定的向前,

開始盡心的奉獻。

我從軍營來------

保持戰士的情操,

保持黨員的本色,

保持幹部的清廉,

保持領導的魄力。

高興讀完了這首詩,繼續說道:“從這首詩裏,我們可以見到舜堯同誌,一個共產黨員的光輝思想和精神境界。”

這個時間執行司令張大鵬就說道:“第六十二題目‘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故事就講到這裏。下麵講第六十三個小題目的故事‘時代的弄潮兒’,請鄭高興同誌主講。”

鄭高興就說道:“好的,我來主講。”

張大鵬又說道:“這樣,還是我先來說上幾句。我們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做了國家的主人,有了政治地位,經濟的發展也很快,老百姓的經濟生活逐步改善。但是由於體製上的種種因素,人們各方麵的積極性不能充分地調動起來,發揮出來,往往是安於現狀,按部就班,止步不前,缺乏生氣。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浪潮滾滾而來,這個浪潮洶湧澎湃,一浪高過一浪。每一個中國人都在這個大潮裏麵翻滾拚搏,接受考驗,誰也不能置身於外。當然有些人在這個大潮中,不得要領,隨波逐流,喝了幾口水,甚至有些怨言。絕大多數人們在這個大潮裏麵,奮勇搏擊,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大家都說,我們這些人解放前吃過苦、受過難,有過夢想,可是難以實現。解放後,參加革命,上過戰場,個人得到鍛煉,逐步成長。可胸中有誌,還是被壓抑,總覺得無用武之地。改革開放之後,人們思想解放,在改革開放的大潮裏麵,意氣風發,大顯身手,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鄭高興說道:“我可以說也是這個改革開放大潮裏麵,一個時代的弄潮兒。”

顧飛翔就說道:“高興同誌,說來聽聽。”

高興就說開了:“我1978年轉業回到上海正是改革開放開始,在這個大潮裏做了些什麼事情,前後分為兩個階段,60歲退休為一個分界線,之前是在企業裏麵當宣傳科長。這個時候改革開放是在我國南方,廣東、深圳搞著試點,上海還是在觀望階段。人們還在討論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到底應該執行什麼樣的經濟。我熱情地組織本企業的幹部職工進行討論,並且結合經濟工作,開展企業的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著重是兩個文明一起抓,企業的文明文明單位創建。還組織行政管理幹部,政治工作幹部,一起比較係統地學習本企業的生產技術知識。我被評為上海工業係統的優秀宣傳幹部。一共有48位,我是其中之一。1990年我退休了,前後被上海市工業係統宣傳部門聘用三年,上海市委宣傳部宣傳處聘用接近一年,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交流中心聘用三年。這個六七年時間裏麵,我正是如魚得水,在政治宣傳、教育口子上大顯身手,也可以說是一個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