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看板”,就是作業情報的指示。通常是利用一張長約20 厘米、寬約9 厘米的紙片,將“何物、何時、生產數量、生產方式、搬運放置”等情報,明顯地表示出來。
看板管理所使用的紙片放在塑膠袋內,其形狀、大小可由各工程、工廠來自行決定。
看板管理的目的包括了“及時生產”,“減少工時”、“降低庫存”、“消滅不良品”等。至於看板的使用原則,由以下五點來說明:
(1)由後工程自行到前工程去領取零件時可以將從前“由前工程把零件供給後工程”的程序倒轉過來,改成在必要的時候,由後工程自行到前工序去領取必要數量的零件。這樣一來,每個工程所獲得的情報都是及時且正確的,自然不會有“因製造不必要的物品,冒未能製造必要物品”的風險了。
在實行這個原則時,為了防止後工程的自行濫取,還要特別規定下列事項:
沒有看板就不可取用零件。
不可取用比看板數字更多的零件。
所有零件都必需附上看板。
(2)為了避免多餘的生產及浪費的庫存,每個工程隻需要生產後工程取用的數量,其規定包括下列兩點:
不可生產超過看板所示之數量。
依看板出現的順序逐項生產。
(3)不製造不良品,就是避免對無法出售的產品、設備及勞力投下資金,造成最大的浪費。因此要將“不送不良品給後工程”當作撲滅不良運動的首要項目。為了做到這點,可以引進自動化設備來自動檢查不良品。
(4)為應付“多樣少量”的市場需求,企業可以實施小批量的混合生產。
(5)看板能對作業員發出作業指示,但要注意的是,看板隻是微調整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