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後續追蹤檢查
製度執行的效果好壞,關鍵在於監督。企業在製定了好的製度後,不可抱著一勞永逸的想法,隻要製度上牆,就可以萬事無慮了。沒有有效的監督,再好的製度也僅是一塊不能充饑的畫餅。
“全美最佳公司”之一的美國GE公司,通過實行六西格瑪質量管理體係,在幾年內節省了20億美元。“西格瑪”即希臘字母“σ”的譯音,是統計學家衡量工藝流程中的變化性而使用的代碼用語。1986年,摩托羅拉公司的比爾·史密斯提出品質管理概念,即六西格瑪概念,其目的是設計一個目標:在生產過程中降低產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數,防止產品變異,提升品質。
20世紀90年代,六西格瑪管理成為一種提高企業業績與競爭力的管理模式。該管理法在摩托羅拉、通用電氣、戴爾、惠普、西門子、索尼、東芝、華碩等眾多跨國企業的實踐,證明是卓有成效的。為此,國內一些部門和機構在國內企業大力推行六西格瑪管理工作,引導企業開展六西格瑪管理。這是一套非常嚴格的質量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是如果你強調什麼就把它量化。
那麼,經過量化的檢查製度對於企業究竟有多重要?下麵的案例可以印證。
一家信用公司曾經製定了一整套製度和程序,可以保證為客戶提供一項較為簡便的融資服務。但由於在整個製度、流程執行中,沒有規定清楚監督人和部門,隻能依賴部門之間的牽製來保證信用的審核。
因為各個部門遠離有效信息而例行公事,銷售代表和顧客誰也不知道流程傳遞到了哪個環節。這樣一來,審核效率反而變得低下了,平均要花費7天時間,嚴重拖延了服務時間。
後來,公司規定了製度和程序的監督人和部門,這項服務僅4個小時就能完成。
信用公司製定了一整套製度和程序,但由於缺乏有效監督,致使這個好的製度沒有得到好的結果。後來,監督人和監督部門到位了,結果便明顯不同了。
在企業,製定了製度卻得不到有效執行,這裏麵有兩種情況:一是沒有人監督,二是監督的方法不對。前者是隻要員工執行了製度,但執行得好與壞卻沒人管,後者是有些事沒有明確規定該哪些部門去做,職責不明確,所以無法考核。
在一家商場受理顧客投訴意見的櫃台前,不少顧客排著長長的隊伍,搶著向櫃台後麵的女經理訴說她們的遭遇以及對這家公司某些員工的不滿。在這個投訴的隊伍中,有的顧客甚至顯得很激動,或出言不遜。然而,櫃台後的這位女經理一直麵帶微笑,耐心地傾聽這群提意見的顧客。她親切地把這群顧客送進商場接受投訴的相應的部門,態度優雅而鎮靜。
麵對一群提意見的顧客,接受投訴的女經理之所以能夠保持微笑,是因為她覺得顧客的意見對商場的工作有益處,是對自己和員工的工作一種有效的後續追蹤檢查。這也是企業和員工通過重視“後續檢查”的自我管理方式,逐步走向自我完善和完美的有效途徑。
一般來說,員工執行力強的企業,都會進行嚴格的後續追蹤檢查。首先,確保企業、部門能依照原定進度完成當初的承諾;其次,找出缺乏紀律、行為與理念相互矛盾等方麵的問題。同時,理清各項具體細節,讓各個部門的運作步驟相互協調、一致。對工作結果的後續追蹤檢查的目的和原則如下:
1.後續檢查目的
(1)檢查的最終目的是改善員工的工作表現,以達到企業的經營目標,並提高員工的滿意程度和成就感。
(2)檢查的結果主要用於工作反饋、薪酬管理、職務調整和工作改進。
2.檢查的原則
(1)一致性:在一段連續時間之內,檢查的內容和標準不能有大的變化,至少應保持一年之內檢查的方法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