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多做事,少抱怨(1)(3 / 3)

而胡斯的態度卻很強硬,他反複對老板強調說:“如果工廠不加工資,那我們就辭職。您要知道,我們如果離開了這裏,也不會餓死的。”老板無言以對。

此時,工人們都知道了工廠麵臨的困境,大多數工人留了下來,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最後,胡斯等少數工人選擇離開了。

不久,經濟危機過去了,工廠的效益越來越好,員工的工資也提高了。奇科夫由於工作出色,被晉升為車間主管。

奇科夫和胡斯作為工人代表,他倆在與老板的溝通中知道了老板麵臨的困境,奇科夫選擇了理解,而胡斯一直堅持要求加薪,最後選擇離開了這家鞋廠。結果,鞋廠的經濟形勢轉好,奇科夫得到了老板的重用,而胡斯等人卻一直在找工作。對公司不同的態度和立場,使他們的結果大相徑庭。

用行動代替抱怨

作為員工,在工作中肯定會麵臨一些困難,遇到人際關係的矛盾,或者一些不公平的事情,麵對這些難題,員工的心裏肯定會產生很多困惑。有些員工會因此發牢騷、抱怨不斷。

但是,在麵對這一切時,除了行動,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可以帶來真正的影響。一百個抱怨,抵不上一次行動。員工必須拋棄困惑,拋棄牢騷和抱怨,立即行動。

小張和小王是大學同學,畢業後一起進了一家計算機軟件公司,負責辦公軟件的設計開發。這個公司規模很小,連老板在內就七八個人,注冊資金隻有10萬元。

當時的辦公條件是:一間地下室,陰暗、潮濕,天一下雨,天花板上水汽凝成的水滴便不斷地往下滴,電腦上都罩著厚厚的報紙。

公司的產品市場前景看起來很好,但產品沒有品牌,隻好賒銷。貨款遲遲收不回來,資金嚴重不足。公司連員工的工資都無法按時發放。說實在的,這樣的公司很難與那些實力雄厚的公司競爭。三個月後,小王動搖了,勸小張也不要幹了。

老板比他們大不了幾歲,看上去完全是一副書生模樣,對待員工態度很誠懇。看到老板每天沒日沒夜地奔波和勞碌,他們始終不忍心開口說離開了,誰不知道創業的艱辛!小張生日時,老板在自己的家裏為他慶賀,親自下廚,說了很多抱歉的話。看到這些,他們決定留下來與老板一起創業。

幾年後,經過無數次市場風雨的打磨,公司的產品終於在市場上打開了銷路,獲得了成功。老板在薪酬和職位上給了他們倆豐厚的回報。

小張和小王在公司麵臨困境時,選擇堅持下來和老板一起打拚,終於開創出一番新天地,小張和小王與公司共同成長,也獲得事業的豐收。他們沒有發牢騷,沒有抱怨,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因為在此時,行動比什麼都重要。

抱怨,讓你厭倦了企業,同時也讓企業厭倦了你。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博弈,多數情況下是兩敗俱傷。如何把抱怨轉化為行動,這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閉緊你愛抱怨的嘴。先從不要抱怨做起,抱怨永遠解決不了問題,隻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第二,把抱怨化作建設性的意見。如果我們能換一個角度,站在企業、上司的角度考慮問題,並且以上司能夠接受的方式主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但凡有責任心的上司應該是很樂意接受的。其實,很多上司很想聽取下屬的意見,希望打破企業的一些弊端,以取得更大的發展與成功。

第三,尋找自己的原因。對於人際關係緊張、工作疲勞、工作壓力大、得不到信任等原因引起的抱怨,我們可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許多事情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看看是不是工作方法上出了問題?溝通能力是不是有待提高?有沒有找方法緩解壓力?多注重自己的人緣,人脈建設並非一朝一夕,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第四,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多數的抱怨是工作中與同事配合產生的問題,如果抱怨別人的失誤,指責同事的錯誤,那你的抱怨就是用同事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為什麼不去多理解你的同事的難處,說不定他們碰到了你也無能為力的困難。你的指責與抱怨隻會使你與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也隻會增加工作配合的難度。感情是一種潤滑劑,在工作時,不能忘記培養與同事的感情。

第五,積極的心態是良藥。每個人都會有很多的遺憾,對於遺憾的表達方式,大部分人選擇了抱怨,以至於長期生活在抱怨中,影響到了對別的事物的看法,甚至影響自己的人生軌跡。還有一些人則很明智地選擇了積極的心態,盡量減少其對工作的影響,積極地看待身邊的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