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多做事,少抱怨(1)(2 / 3)

當那些擁有高學曆、高職位的員工在抱怨工作不順時,麗莎依然認真地做事,任勞任怨,自得其樂。很快,在眾人的豔羨中,麗莎被破格提升為總務部主任。

麗莎沒有高學曆,也沒有工作經驗,但她客觀地評估了自己,把人們認為最卑微的清潔工的工作做到最好、最完美。相反,她那些高學曆、高職位的同事卻在抱怨工作不順。對比之下,麗莎的工作態度和高效執行力讓同事敬佩,也得到了領導的賞識,最後被提升到管理崗位。

一個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家事一樣對待的員工,事事都會為企業的利益著想,這樣的員工是不會抱怨企業,也不會抱怨工作的。他們在幹瑣碎的、平凡的事情時,不會認為自己屈才,會認真地做好上司交給的每一項工作。這樣的員工無論在哪裏都會得到提拔和重用,因為所有的企業和領導,都願意得到這樣的員工,並放心將企業的事務交給他們來管理。

理解源於換位思考

作為一個員工,當你踏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天時,你就應該開始理解領導,站在領導的角度看問題。沒有理解就沒有和諧,就會產生抱怨、牢騷,員工在工作中便得不到快樂,沒有理解,員工就會情緒低落,工作懈怠,無法做到高效執行。

要理解領導,最好的辦法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感受、思考。員工通過換位思考,就比較容易理解領導處理問題的立場和方法,這對於員工增長才幹、提高工作執行的效率是很有幫助的。

林達是布魯塞爾哈羅啤酒廠的銷售總監,但哈羅啤酒在布魯塞爾的市場狀況一直不太好。由於銷售不景氣,啤酒廠一年年地減產,廠裏也一次次在裁減人員,沒有錢在電視或者報紙上做廣告,惡性循環使公司瀕臨破產。有些能力強的員工在這個時候紛紛跳槽,老板焦急萬分,一籌莫展。

這時,銷售部隻剩寥寥幾個人了。但林達沒有抱怨老板不善於經營管理,也沒有抱怨市場不佳,或抱怨運氣不好,更沒有退縮。

他看老板每天焦慮得坐臥不寧,決心幫助老板想辦法,發誓一定要使公司起死回生,東山再起。

林達每天都在想著如何能使哈羅啤酒暢銷起來。他跑遍布魯賽爾,四處調查市場,了解行情,揣摩顧客的消費心理。有一天,他在布魯塞爾市中心的於連廣場看到撒尿的男孩銅像,由此啟發了他的靈感。

第二天,哈羅啤酒的廣告牌赫然佇立在銅像的旁邊:哈羅啤酒免費品嚐。路過廣場的人們突然發現這個男孩銅像撒出的“尿”變成了色澤金黃、起泡沫的哈羅啤酒,都興高采烈地拿來瓶子、杯子排長隊去接啤酒喝。

與此同時,電視台、報紙、廣播電台爭相報道。林達讓哈羅啤酒的廣告不花一分錢就成功地上了電視和報紙,該年度的啤酒銷售產量比上年躍升了2.8倍。公司重新恢複了運作,又招聘了一批員工以加快哈羅啤酒的生產,林達也成了布魯塞爾赫赫有名的銷售專家。

上述案例中,林達之所以沒有在公司危難時刻抱怨老板不善於經營,更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選擇離開,而是努力為老板出謀劃策,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理解市場的殘酷,由此理解老板此時的困境和心情,這也是他采取積極行動的關鍵所在。

遇事不抱怨,換位思考,你就更容易理解企業的難處,更容易理解領導的艱辛了。此時你應對領導多一點理解,努力為企業的發展著想,多做一些切實有效的事情幫助企業扭轉暫時的困境,使企業得到發展。而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實現了你的人生價值。

在爆發經濟危機的時候,有一家製鞋廠的工人們推舉了兩位代表向老板要求增加15%的工資。其實,當時的工廠前途也不容樂觀,隻能勉強維持,根本沒有能力增加工資,如果要加工資的話,工廠就會陷入破產的境地。

但工人們怎麼會理會這些呢?奇科夫和胡斯作為代表,理直氣壯地來到了老板辦公室。老板平靜地與兩位代表進行了溝通,實話實說地向兩位代表袒露了工廠目前的處境,並請求工人們與工廠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但兩個代表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奇科夫對擺在麵前的賬目大致瀏覽了一下,發現工廠的確沒有多少盈利。他是個明理的人,於是他對老板說:“老板,我現在明白了。您也有您的難處,現在是工廠的困難時期,員工應該和工廠站在一起,努力渡過難關。我不會再提加工資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