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員工缺乏自知之明,習慣於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看待同事,將同事微不足道的缺點放大。有些員工自視甚高,他們往往站不高也看不遠,總是習慣於怨天尤人。抱怨,使他們喪失了工作的活力和激情,阻礙了邁向高效執行的步伐,最終歸於平庸,甚至失敗的結局。
別抱怨你的工作
在企業中,總會有那麼一些愛發牢騷、喜歡抱怨的員工,他們總是用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現實,結果必定是事與願違。他們看問題往往狹隘偏頗,遇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隻要不對自己口味的,不問青紅皂白,一概予以否認,完全沒有原則性。
抱怨同事和上司、抱怨周圍一切事情的習慣,雖然不可恨,但很令人討厭。因為它使自己的負麵情緒增大,同時還影響了周圍人的心情,使大家的心情都變得陰鬱起來。尤其是會誤導了大家認識事物的方向,破壞團隊的和諧氛圍。
華爾斯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諸如:“修理這活兒太髒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累死了,我簡直太討厭這份工作了!”“憑我的本事,做修理工太屈才了!”……
華爾斯每天都在抱怨和不滿中度過,他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出賣苦力。因此,他總是窺視著師傅的眼神舉止,稍有空閑,他就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
幾年過去了,當時與華爾斯一同進廠的兩個工友憑著自己的手藝和經驗,或被提拔當了主管,或被廠裏送進大學進修,隻有華爾斯仍舊在抱怨聲中繼續幹著他討厭的修理工。
上述案例中的華爾斯一直在發牢騷、在抱怨,不是嫌工作又髒又累,就是抱怨自己屈才。但是,他沒有別的才能,又不願意努力把工作做好,借此改變現狀,而是在工作中混日子。時間在華爾斯的抱怨聲中一天天過去,最終他一事無成。
華爾斯的事例說明,無論你正在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要想獲得自我發展,就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因為如果你輕視工作,就不可能沉下心來通過工作來磨煉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一個能力低下、工作敷衍的人,在企業是得不到領導或老板信任的,最終你將一無所獲。
工作是不分等級的,所有正當合法的工作都值得人們為之努力,所有為工作努力的人都值得他人尊敬。而人們對待工作,隻有態度端正,才能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反之,即使你有一定的能力,但如果整天抱怨、發牢騷,心理上也會失衡,從而影響工作的效率。
小劉和小陶都在一個公司工作,兩人都是有能力的人,平時都能完成上司分配的任務,而小陶的工作量比小劉還要大一些。但是,小劉整天陰沉著臉,每當上司交代任務時總是討價還價,還常常發牢騷。小陶則為人樂觀,在生活、工作中樂於助人,很有人緣。
當公司準備把小陶作為部門主管的候選人時,小劉聽後,更加抱怨上司不識人,抱怨自己的能力被埋沒,抱怨公司的工作環境不好等。最後發展到經常與小陶吵架,上司忍無可忍,便把他辭退了。
上述案例中,小劉雖然不乏能力,但習慣於發牢騷、抱怨,久而久之,在公司裏失去人緣,也因此失去了晉升的機會。可見,真正優秀的員工除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以外,還必須有成熟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品格。
作為企業的員工,由於競爭日益激烈,工作難度加大,因此不管能力如何,都會遇上無法施展自己才幹的時候。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要以企業的利益為重,一切服從工作需要。兢兢業業地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做出不凡的業績,就一定會引起領導的重視。
剛進入企業時,麗莎隻是一個普通的勤雜工,做的是瑣碎的雜務工作:打掃衛生、清理垃圾、遞交文件等。工作雖然瑣碎辛苦,但麗莎從來沒有怨言,總是盡職盡責地做好每件事。麗莎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不管目的地在哪裏,不管晴天還是雨天,她都堅持騎車,理由是騎車不但環保,而且還能為企業節省交通費用。
連續五年,無論刮風下雨,麗莎都從不遲到或早退。工作努力、樂於助人的麗莎,年年都被企業評為優秀員工。她自動放棄每兩周一次的周六休假,也從未填過加班費。麗莎所到之處,你不會看到地上有一片紙屑、一個煙頭,不會看到不該亮的燈、滴水的水龍頭。她似乎比老板還要珍惜和愛護企業,而且在工作中力求節約與環保。
在清理垃圾時,麗莎總是堅持將垃圾分類,看到印壞的紙張或是一些背麵空白的廢紙,麗莎會將其裁成小張分給同事當便條紙用;其他可以回收的廢紙,都一律攤平後與廢紙箱捆綁在一起賣給廢品站,所得錢款全部交給工會。麗莎對企業無比熱愛,她已經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她的這種工作境界贏得了所有同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