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1)(2 / 2)

住持接過蘋果,滿意地朝小和尚點點頭。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住持的衣缽傳人。

眾位弟子空手而返,隻有小和尚摘回一個蘋果,總算有一個“結果”。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執行就是要結果,即使因為客觀條件發生變化,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但也不能“空手而返”。

企業為什麼要求員工做到高效執行?就是要通過高效執行使企業獲得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企業需要結果,領導關注的是結果。作為一名員工,也會因自己高效執行所獲得的豐碩結果受到鼓舞。在這一點上,大家是有共識的。那麼,要想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作為執行者的員工就要付出行動。

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一間半封閉的房間裏,隻把窗戶打開。然後把6隻蜜蜂和6隻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裏,把瓶子放平擺在桌上,瓶底朝著窗戶。

接下來,科學家便觀察蜜蜂和蒼蠅會有什麼樣的舉動。他們發現,那些蜜蜂們不緊不慢地在瓶底徘徊,一直在那兒找出口,它們直至餓死也沒有找到出口。而蒼蠅們則不停地在瓶中橫衝直撞,它們在瓶子裏的飛行速度明顯高於蜜蜂,一兩分鍾後,奇跡出現了,蒼蠅們陸續穿過瓶頸,全部逃了出來。

從這個有趣的實驗中可以看出,蜜蜂們以為瓶子的出口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在那兒一定會很快找到出口,因此,它們一點也不慌張,不緊不慢地在那裏試探。但事與願違,等待它們的結果反而是無情的死亡。

與蜜蜂的行動相反,蒼蠅采取了快速行動的方式,在瓶子裏橫衝直撞,大膽地不斷嚐試,結果卻成功地逃離了死亡之地。其中的奧秘並不在於蒼蠅有什麼特長,也不在於蒼蠅的智商比蜜蜂要高,關鍵在於它們采取的行動方式不同。

所以,隻有快速行動,才能有收獲,才能出結果。而對於企業的員工來說,隻有高效、快速地執行,才能得到企業和自己所要的結果。

有事業心才能超越自我

在企業裏,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終日忙忙碌碌,看上去很辛苦,但工作業績一點也不突出,甚至紕漏不斷。這是什麼緣故呢?

原來,這些員工隻是把工作單純地當成“事情”來做,而不是當成自己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事情”與“事業”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往往是沒有執行力與高效執行的分水嶺。

有些人會振振有詞地反駁:“工作就是為了生存,否則,我累死累活地工作幹嗎?”不錯,人為了生存,需要有一份工作。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人僅僅為了生存的目的去工作,工作在他們的心目中成為“苦役”,因此他們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最終因為工作沒有做好而被下崗、換崗,當然,更談不上自我發展了。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於貧窮的家庭,為了謀生,很早就輟學走上社會。剛開始時是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由於沒有學曆和技術,被分配做最簡單、枯燥的活兒。他每天的工作是檢查石油罐蓋有沒有焊接好,看著焊接劑自動滴下,再沿著罐蓋轉一圈,然後再看著焊接好的罐蓋被傳送帶移走。

因為這份工作太枯燥了,洛克菲勒感覺無法忍受。於是,他向主管請求改換其他工作,但主管沒有批準。洛克菲勒無奈,隻好老老實實地回到焊接機旁。

此時,他意識到自己還年輕,正是學習技術和知識的好時光,學習不僅僅是通過讀書獲得知識,還可以在工作實踐中學習有用的東西。於是,他嚐試改變以往對工作的看法,不再敷衍、被動地工作,而是開始認真地對待工作了。

每天他都仔細地觀察罐蓋焊接劑的滴量和滴速。在觀察中他發現,每焊好一個罐蓋焊接劑要滴落39滴。他經過周密計算,其實隻需38滴焊接劑就可以將罐蓋完全焊接好。

洛克菲勒發現這一點後感到很興奮。於是,他馬上著手進行實驗、測試,最後終於研製出了“38滴型”焊接機。使用這種焊接機,焊接每個罐蓋比以前節約了一滴焊接劑。積少成多,一年下來,每次省下的微不足道的一滴焊接劑變成了無數滴焊接劑,為公司節約了大量成本。

年輕的洛克菲勒因此受到了上司的重視,就此為日後成為石油大王、世界首富邁出了第一步。

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檢查石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同事們稱這工作簡單得“連3歲孩子都能做”。但洛克菲勒卻把它當成自我發展的一份事業,從簡單的工作中找出“不簡單”,為公司節約了一大筆開支,大大超出上司對他的期待。

把每份工作都當成事業來做,就能喚起沉睡的聰明才智,從而賦予自己一個聰明的大腦、一對慧眼、一雙靈巧的手。

把每份工作都當成事業來做,就能在工作中的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裏找出潛在的問題甚至發現危機,並能主動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