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健全CFO培訓方法(3 / 3)

3.2 核心技能

核心技能主要包括領導藝術與團隊建設、溝通與協調、邏輯與係統思維等方麵的內容。具體而言,領導藝術與團隊建設包括目標設定、引導和影響員工效率、組織和分解工作、激勵和發展員工潛能、處理危機等等。CFO組織高效的財務隊伍,建立高效的財務流程,規劃和控製財務目標,控製交易流程,實施財務戰略,管理資源等都與該技能相關。溝通與協調部分涉及與溝通、交流、協調、談判等相關的技能,以及與不同背景、不同層次的人合作的技能。CFO對外建立廣泛關係,與股東溝通公司戰略,在公司內部推廣業績戰略,了解財務需求等都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與協調技能。邏輯與係統思維部分涉及與抽象思維、推理演繹、批判性分析、問題解決等相關的技能。CFO提供建立決策模型、提供決策分析、參與或製定決策、解決財務問題等都必須具備該能力。

3.3 職業價值觀

職業道德教育應涵蓋職業道德的內涵(如誠信、義務、客觀、公眾預期、社會責任等)、職業道德和法律、不道德行為對個人及社會公眾的影響、商業倫理、職業與職業道德、麵臨道德選擇的對策等內容。

4.以案例為導向開發核心培訓課程

自從哈佛商學院1908年創立管理案例教學法到20世紀50年代案例教學法開始在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陸續普及運用,案例教學法如今已是風靡全球,成為管理教育和培訓尤其是職業經理人繼續教育的基本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之所以能夠風靡全球,得益於它在管理人才培養中無可替代的獨特優勢。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說過,學會決策是有效管理者必須具備的一種本領。而這種實踐中的管理與決策能力,是科學,也是藝術,它的形成必須將抽象的管理學理論置於鮮活的管理實踐中。管理案例教學法便以最濃縮的方式,在課堂上模擬了決策與管理的實際過程,實現了管理學理論與管理實踐的互動,提升這些未來的職業經理人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管理知識也來自於經驗的不斷累積,這種經驗隻有經曆才可獲得,而以往獲得的經驗隻有在實踐中才可以進一步得到檢驗與升華,案例教學法的優勢便是以最小的成本為學員提供一個體驗實踐的機會。西方管理案例教學近百年來的演進表明,隨著管理教育和培訓的逐步完善,案例教學在職業經理人繼續教育中的重要性將會進一步凸顯。

在中國,近年來“哈佛視頻案例”和北大案例課堂的成功運作,使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與推廣掀起了高潮。隨著MBA的興起,“案例教學”這一舶來品已在中國生根發芽,逐漸成為中國職業經理繼續教育的主流教學方法。如今,不少大大小小的管理培訓公司都打出了“案例式培訓”之類的廣告作為招攬客戶的金字招牌,大有一派“言必稱案例”的景象。我們在為案例教學在中國的興起拍手叫好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案例教學真正引入到中國管理教育中來隻有十幾年時間,尚處於起步階段。案例教學的兩大支柱——案例庫本身建設和與之配套的案例教學講師隊伍培養還都遠未完善,這是阻礙案例教學在中國職業經理人培訓中發揮作用的軟肋所在,也是未來發展中必須跨過的門檻。

國內目前已有為數不少的案例著述資料,或言企業失敗案例研究,或曰企業病診斷,或專門探討企業的成功經驗,這些著述大多已經在我國的各類教育中應用。但是,從中國繼續教育對案例的需求而言,目前已經開發的案例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顯然還無法滿足要求。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國內的案例存在著以下缺陷:首先,為數眾多的案例是舶來品,這些案例雖有係統與科學的寫作方法,但其內容完全基於國外公司的實踐。由於文化的差異,經濟、社會和法律環境的不同,中西方的商業實踐具有明顯的不同,如果忽視這些差異,我們就很難確保案例教學的效果。但這些國外引進的案例資料顯然沒有將這些差異考慮在內。其次,那些基於國內企業實踐所做的案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的現實,但大多數隻是對企業的某一具體事件做簡單的引用,或者隻是將媒體的報道內容進行整合堆砌,充其量隻是一個例子,而非案例。在以國內企業經營和管理實踐為素材的案例中,高質量的,特別是適合於高層次財經管理人才職業教育需要的案例非常稀缺;而高層次財經管理人才職業教育對高質量的本土化案例的需求非常強烈。

基於上述考慮,我們寄希望於以案例為導向,以我們提出的CFO能力框架為基礎,開發出適應我國企業要求的核心課程體係和後續教育培訓課程,以此來促進我國企業財務決策水平的持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