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製性後續教育與自願性後續教育
我們討論的出發點是如何針對那些已經具有CFO準入資格的人員加以培訓,這些人員在經過培訓之後成為能夠適應CFO崗位要求的財務人員。
我們將培訓分為強製性後續培訓和自願性後續培訓,對具有準入資格的CFO有必要每年對其進行一段時間的強製性後續培訓,惟有如此,CFO才能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才能深入了解新法律法規,才能準確把握決策環境的變化,也才能對業內的最新動態有所覺察。除此之外,從豐富個人知識結構、拓展視野的角度出發,我們也應當鼓勵CFO積極參與自願性的後續教育培訓。
2.培訓方法的選擇
從我們發放問卷的反饋結果來看,多數CFO依然通過“閱讀相關書籍、雜誌”獲取所需的專業知識,這一方麵表明目前的CFO的自我學習能力非常強,另一方麵也表明目前我國的CFO培訓市場遠未成熟。
從培訓模式來看,CFO最認可的培訓模式主要有三種:不超過一個月的短期培訓、CFO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與專家保持聯係,而對“全脫產教育”和“網絡課程”的認可程度相對較低,這為我們設計培訓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未來我們的課程主要集中於短期課程,而且在培訓過程中要建立起CFO之間、CFO與專家之間完善的聯係通道。與此同時,我們應將“全脫產教育”和“網絡課程”這兩種培訓模式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培訓模式的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按照CFO能力框架的要求,以模塊化方式設計短期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作為培訓的主要方法。與這種授課式培訓居於同樣地位的學習方式即是舉辦CFO論壇、CFO之間的溝通、CFO與專家之間的交流,這樣有助於拓寬CFO的視野、改善CFO的知識結構、提升CFO的決策能力。
我們的調研結果也為我們針對不同培訓對象設計不同的培訓模塊提供了科學依據。從分類統計結果來看,大規模企業的CFO、股份製企業的CFO、跨國經營企業中的CFO事務更為繁重,因而對“全脫產教育”的認可程度相比小規模企業、非股份製企業、非跨國經營企業中CFO的認可程度要低,而對“少於一個月的短期培訓”的認可程度要高,這是設計培訓方案時必須要考慮在內的因素。此外,設計培訓方案時也應參考CFO的年齡、CFO的任職年限等影響因素,根據這些因素采取CFO最認可的培訓模式,否則最終的結果隻能是事倍功半。
3.核心課程
按照CFO能力框架的要求,我們將核心課程分為核心知識、核心技能和職業價值觀三大類。其中核心知識部分包括戰略管理、公司治理、財務戰略、財務報告、成本管理、風險管理、購並與重組、稅收籌劃、價值管理與全麵預算、審計與內部控製、財務分析與預測、財務信息係統與ERP、經管責任與資產管理等十三門課程。
3.1 核心知識
3.1.1 戰略管理
戰略管理是以公司決策層的視野,追蹤、介紹和探討公司戰略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決策技巧。在公司戰略新視野、戰略架構與戰略決策、戰略分析與選擇、戰略管理等四個模塊中,結合從國內外實踐過程中提煉出來的經典案例,以課堂講授和學員討論的方式,從管理理念更新、不同戰略的優劣與環境適配,到戰略的製定、實施與評估,從公司組織架構、資源戰略、營銷戰略等到各項戰略與公司財務的協同效應等,為學員提供一個係統的思維範式。
3.1.2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展開研究。就宏觀層麵而言,公司治理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標、世界範圍內主要公司治理機製的差異分析、公司治理機製的影響因素分析、公司治理機製的發展趨勢分析。從微觀層麵而言,公司治理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收購兼並活動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大股東的作用、小股東行為分析、董事會運作行為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分析、報酬機製設計、利益相關者的作用分析、信息披露的影響等多個方麵。
3.1.3 財務戰略
財務戰略的研究內容包括投資決策、融資決策及分配決策三大方麵。投資決策主要研究淨現值、內部收益率、會計收益率、模擬決策以及實務期權等多種投資決策方法在現實決策中的應用。融資決策主要研究公司籌集資金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因素,包括私募股權融資、首次公募融資、股權再融資以及債務融資等多項決策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分配決策主要研究公司分配政策的影響因素,包括公司的分配方式、分配數量以及分配政策對企業發展戰略的影響等多個方麵。
3.1.4 財務報告
編製和披露財務報表是CFO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關於財務報告的知識有利於CFO在發展的經濟環境中對外提供財務報告。關於財務報告的知識主要包括:(1)財務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原則;(2)會計方麵的製度和準則以及操作指南等對具體工作的規範;(3)報告的編製和披露程序;(4)國內會計準則、製度,國際會計準則和管理的發展和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