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魔法負擔——負債問題迎刃而解(3 / 3)

②交納的所得稅,借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所得稅),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4)應交土地增值稅。

①企業轉讓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連同地上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一並在“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等科目核算的,轉讓時應交的土地增值稅,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土地增值稅)。

②交納的土地增值稅,借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土地增值稅),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5)應交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和車船稅。

①企業按規定計算應交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房產稅、應交土地使用稅、應交車船稅)。

②交納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借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房產稅、應交土地使用稅、應交車船稅),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6)應交個人所得稅。

①企業按規定計算的應代扣代繳的職工個人所得稅,借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個人所得稅)。

②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借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個人所得稅),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7)應交的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

①企業按規定計算應交的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借記“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教育費附加、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

②交納的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借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教育費附加、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8)應交的保險保障基金。

①企業按規定應交的保險保障基金,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保險保障基金)。

②交納保險保障基金時,借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保險保障基金),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9)預交的稅費。

企業預交的稅費,借記“應交稅費”科目(應交增值稅、應交所得稅等明細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應交稅費”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交納的稅費;期末如為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稅費。

Three。8 投資後的回報:應付利息和應付股利的處理

1.應付利息

企業按照合同約定應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還本的長期借款、企業債券等應支付的利息,應通過“應付利息”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存款人或債權人進行明細核算。

應付利息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采用合同約定的名義利率計算確定利息費用時,應按合同約定的名義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利息的金額,借記“利息支出”、“在建工程”、“財務費用”、“研發支出”等科目,貸記“應付利息”科目。

(2)采用實際利率計算確定利息費用時,應按攤餘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費用,借記“利息支出”、“在建工程”、“製造費用”、“財務費用”、“研發支出”等科目,按合同約定的名義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利息的金額,貸記“應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長期借款——利息調整”、“吸收存款——利息調整”等科目。

(3)實際支付利息時,借記“應付利息”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應付利息”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按照合同約定應支付但尚未支付的利息。

2.應付股利

企業分配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通過“應付股利”科目核算。企業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過本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投資者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應根據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通過的利潤分配方案,按應支付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借記“利潤分配”科目,貸記“應付股利”科目。

實際支付現金股利或利潤,借記“應付股利”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機構通過的利潤分配方案中擬分配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不做賬務處理,但應在附注中披露。

“應付股利”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支付的現金股利或利潤。

Three。9 精靈的長期債務:長期借款核算的操作

1.長期負債

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各項長期負債應當分別進行核算,並在資產負債表中分列項目反映。將於1年內到期償還的長期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應當作為一項流動負債,單獨反映。長期負債應當以實際發生額入賬。

長期負債應當按照負債本金或債券麵值,按照規定的利率按期計提利息,並按企業會計製度的規定,分別計入工程成本或當期財務費用。

按照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所得稅的企業,因時間性差異所產生的應納稅或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單獨核算,作為對當期所得稅費用的調整。

2.長期借款及其核算

長期借款是指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借款。

借入的長期借款,借記“銀行存款”、“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等科目,貸記“長期借款”科目;歸還時,借記“長期借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長期借款”科目應按貸款單位設置明細賬,並按貸款種類進行明細核算。“長期借款”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償還的長期借款本息。

“例”甲公司從銀行取得周轉借款800 000元,期限為3年,年利率8%,按複利計算,每年計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借入的款已存入企業的開戶銀行。

取得借款時,銀行將借款直接劃歸企業的銀行存款賬上,則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800 000

貸:長期借款800 000

第一年年末計算利息,並把利息計入當年費用,計算損益,入“財務費用”賬戶,同時長期貸款也增加。

第一年利息=800 000×8%=64 000(元)

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64 000

貸:長期借款64 000

第二年年末計算利息時:

第二年利息=(800 000+64 000)×8%=69 120(元)

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69 120

貸:長期借款69 120

第三年年末計算利息時:

第三年利息=(800 000+64 000+69 120)×8%=74 649.60(元)

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74 649.60

貸:長期借款74 649.60

3年後到期還本:

3年累計利息=64 000+69 120+74 649.60=207 769.60(元)

應歸還的本利和:800 000+207 769.60=1 007 769.60(元)

借:長期借款1 007 769.60

貸:銀行存款1 007 769.60

“例”某機床廠為了建廠房和組裝生產流水線,從銀行取得期限為3年的長期借款2 300 000元,款項已存入銀行。然後,用這筆銀行存款支付工程價款共2 270 000元,工程完工前,銀行通知應付借款利息為382 720元。完工日到還款日之間的利息為214 617.6元。當借款到期時,機床廠用銀行存款歸還了本金和利息。那麼有關的會計分錄如下:

取得借款時:

借:銀行存款2 300 000

貸:長期借款2 300 000

支付工程價款時:

借:在建工程2 270 000

貸:銀行存款2 270 000

工程完工前的應計利息:

借:在建工程382 720

貸:長期借款382 720

工程完工,結轉成本時:

借:固定資產2 652 720

貸:在建工程2 652 720

工程完工後的應計利息:

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214 617.6

貸:長期借款214 617.6

到期歸還借款本息時:

借:長期借款2 897 337.6

貸:銀行存款2 897 337.6

魔法辨別:如何區分會計與財務管理?

如何區分會計與財務管理?

1.首先要認識會計與財務管理有本質的區別

(1)會計的實質。

會計的實質是對經濟活動能動性的反映與控製。會計能動性反映,包含兩方麵的含義:

①會計反映必須以客觀經濟活動為對象,進行全麵、係統、連續、真實、及時的記錄和計算,以獲得豐富的感性資料,這種感性資料隻是會計對客觀經濟活動的感性認識。然後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感性資料進行會計分析和判斷,運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方法,獲得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會計信息,即會計的理性認識。

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會計反映過程中第一次質的飛躍。實現這一次飛躍,隻是完成了會計反映過程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從理性認識回到實際,指導實踐,即通過這種具有“理性認識”的會計信息來指導企業經濟活動,調節企業管理行為。

(2)財務管理的實質。

財務管理的實質一般涉及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兩方麵:

①財務活動主要指企業的資金活動,包括資金的籌措、資金的使用、資金的投資、資金成果的分配。

資金籌措,是指通過各種渠道,包括財政撥款、銀行貸款、企業積累、公司債務、普通股、優先股等把資金集中起來,這實質上是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企業向社會發行股票就是一種社會收入的再分配。

資金使用的實質也是一個資金分配問題,也就是說,為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將從各種渠道籌集的資金進行分配,投放到各種形態上,如存貸、現金、應收賬款、固定資產等。

資金的投資的實質就是投資決策權,如果沒有投資決策權,就無力對投資者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投資決策是財務管理者麵臨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決策的好壞將影響公司未來多年經營獲利的狀況。

資金成果的分配實際上是指勞動成果的分配,即企業當期所實現總產品價值的初次分配。

②財務關係是指企業在資金運動中與各方麵發生的經濟關係,包括與國家、其他企業、企業內部各單位以及企業職工之間的財務關係。但是隨著現代企業製度的建立,應該把企業產權機製引入財務管理內容之中,同時理順日趨複雜的新的財務關係。

2.業務分工不一樣

財務部的職責是負責資金的運籌,由財務經理把關,負責資金的籌措、使用、投資和利潤分配。財務部與稅務、銀行、租賃公司及其他企業聯係,經常就公司的日常現金狀況及資本營運狀況進行分析。

會計的職能是反映和控製,是在會計準則和會計製度下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麵、係統、真實的反映。通過對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填製、成本費用的核算以及報表的編製等活動來實現控製和反饋。會計部由會計長負責,主要是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包括工資的支付、現金的計算及內部審計等。

3.目標不一樣

西方財務管理的目標曆經了籌資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三個目標追求階段。而我國目前大部分企業大都停留在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上,其帶來的財務風險、短期行為等弊端已嚴重阻礙了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權明晰、責任明確是我國企業今後的改革方向,財務管理的目標也服從這一方向。

會計的目標則真實、科學、準確、係統地反映了企業的經濟活動,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了必要的資料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