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門券 窺豹一斑
品質生活
作者:朱德天
先解釋兩個詞:1.“浣雲壺”,這是家父使用時間最長的書齋名,可能與他的字——雲裳有關。2.“雲間”,是鬆江古稱。上世紀20年代家父在杭州已頗有聲名,當時有與家父同姓同名者,一為官、一富有,常人常宜混淆,為與他們相區別,家父即在姓名前冠以“雲間”二字,並刻有兩閑章,一曰:“我朱孔陽,既不為官司,亦非富有,木梢客人,社會走狗”(注:江南人稱幹吃力不討好的事為“扛木梢”,“社會走狗”是指家父在青年會、紅十字會工作,是為社會奔走的社會工作者。)另一章為:“我朱孔陽,有雲間為號,隻此一家,別無分出”。幽默詼諧,一時傳為佳話。
現在言歸正傳,待我將這套門票的內容一一道來。國畫部分,門票選用了兩幅,一是扇麵紅梅。梅花是家父十分喜愛和擅畫的。這幀是他1968年為吾姐德九所畫,那時正值“文革”,家父雖遭不公正待遇,他便自信隻要有一顆“赤忱”的心,終能綻放出鮮紅的花朵,既是自勵,也是對“文革”初期飽受苦難的長女的鼓勵,含意深刻。這可視為他上世紀60年代中各期的代表作。另一張《老少年》,是他上世紀70年代後期精品之作,程十發先生見後十分讚賞,欣然命筆題和。書法部分,門票選用了家父1983年新憲法頒布時寫贈上海市文史館的隸書橫幅:“安邦治國,以民為本”。短短八字,抓信了新憲法的核心,足見家父的政治敏感性和概括力,時過三十年,“以民為本”還是一個鮮活的詞和立國的根本。四體書中,家父最擅長的是隸書和行楷。
篆印方麵,門票選用了兩組。一是“壽”字六麵印,兩端朱、白文,端莊大方,中規中矩;四邊蟲鳥篆,字體舒美,運刀精妙,是家父中年時期代表作。另一組是選自《聖經·馬可福音》的“八福篇”,是家父1955年為迎接上海地區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代表會議而作的。共十一印,兩方為耶穌基督造像,九方字印,字印有朱文、白文,朱白相間的,字體則楷、隸、篆齊備,疏密得法,曲伸得宜,增損有序,挪讓有到處,確是家父精心之作。尤其是兩方耶穌造像,更是與教堂裏的畫像惟妙惟肖,十分傳神,慈祥悲憫,仁愛安祥之態,讓人肅然起敬。由於家父上大學時家貧,生活無著而替人畫像(時稱“寫真”),所以對人臉部的結構比例和其他細節有較研究,加上刻印的技藝高超,所以在創作造像上都要勝人一籌。門票上就選用了這兩個耶穌造像和“八福篇”的序印。據了解,這組關於基督教的題材的印章,也是中國篆刻史上絕無僅有的,也可說是一種開創性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