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給性侵者打上終身烙印(1 / 2)

美國:給性侵者打上終身烙印

法治在線

作者:林海

小女孩梅根的悲劇

在美國,除了殺人、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性犯罪者付出的代價最為昂貴。普通犯罪者在刑滿釋放後,尚可能改過自新,重新融入社會,而性犯罪者的自由,則將終身受限,無論他們遷往何處,都必須在當地社區登記報備自己的行蹤、住址、駕照號碼、體貌特征,警方還會將上述信息向社區公布,並放上互聯網,提醒大家警覺提防。

這一切都與一個生活在新澤西州漢密爾頓鎮的小女孩的命運有關。這是一個平靜祥和的小鎮。1994年7月29日,七歲的梅根在家門口玩耍時,鄰居傑西過來說家裏有一隻小狗,要給梅根看。傑西剛剛搬到此地,周圍的人對他知之甚少。好奇的梅根便跟著傑西到了他家裏。誰知這一去便不複返。原來傑西是個性慣犯,曾兩度因猥褻兒童罪被判刑。在搬到漢密爾頓鎮前,傑西剛刑滿釋放,但當地執法機關對此完全不知。

傑西將梅根誘拐到家中後,殘暴地強奸殺害了她。梅根失蹤後,她的父母心急如焚。警察與當地民眾日夜尋找,搜遍了當地的各個角落,仍無所獲。當真相大白時,小梅根事件震驚了整個新澤西州,人們為現有法律的漏洞抱恨不已。尤其是梅根的父母。他們忍住失去愛女的巨大悲痛,在新澤西州發起了一場修改現有法律的運動,要求政府製定法律,強製性罪犯在出獄後向居住地執法部門登記,並將記錄公之於眾。

梅根失蹤89天後,新澤西州長簽署了美國第一個“梅根法”,強製居住在新澤西州內刑滿釋放的性罪犯向州警察登記。對於那些對公眾危害不大的罪犯,執法機關將通知學校和各社區組織;而對於那些危害較大的罪犯,執法機關不但要通知學校和社區組織,還要通知街道居民。另外,州政府將建立統一的資料庫,將這些罪犯的姓名和住址等資料公之於眾,民眾可隨時通過電話和互聯網查詢。

新澤西州的“梅根法”對於小梅根的父母是個安慰。初戰告捷,他們繼續在全國展開演講和遊說活動。1996年5月17日,克林頓總統簽署了聯邦“梅根法”,要求刑滿釋放的性罪犯向所住各州執法機關登記,並將其資料公之於眾。但是,由於憲法對聯邦政府權力的限製,聯邦政府無權強製各州執行聯邦“梅根法”。不過,如果州政府沒有達到聯邦“梅根法”的要求,聯邦政府將停止向各州發放打擊犯罪的聯邦撥款。聯邦層級的“梅根法”規定:將正式建檔的性犯罪案件資料放到網上以供讀取,且此等罪犯被釋放後必須備案存檔。如今,美國50個州都有自己的“梅根法”,但執行的嚴格程度略有差別。在華盛頓州,刑滿釋放的性罪犯一旦遷入,警察會挨家挨戶電話通知鄰居,告知此人的姓名和住址。在俄勒岡州,有性犯罪記錄者在州內居住,必須在自家窗戶張貼醒目標記,提醒街坊鄰裏注意。

事隔近10年,《梅根法案》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各州可以在因特網上張貼性侵犯者的照片和其他個人信息,以便保護住在其周圍的鄰居免受他們的侵犯。此法規被認為是美國政法機關有效追蹤那些人麵獸心的犯罪分子的一個勝利。目前,美國大約有35個州設立了性罪犯互聯網名單,而且多數帶有照片。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州設立互聯網名單。更為極端的地方,例如美國阿拉斯加州,不僅把此類罪犯的照片和個人信息公布在網頁上,還公布他們的住址、工作單位及他們開什麼車。重複犯罪者必須每90天去警察局報到一次,如果他們留了胡須或外貌上有任何改變一定要通知警察局。

最高法院的堅持

迄今為止,美國50個州均已擁有自己的“梅根法”,似乎已經形成天羅地網。刑滿釋放的性罪犯隻有離開美國才能逃避登記和自己的資料被公之於眾的命運。不過,各州的“梅根法”規定不盡相同,有寬有嚴。在路易斯安納州,公眾可以隨便查詢性罪犯搬家的資料,甚至有私人公司通過電子郵件隨時向用戶提供性罪犯的最新住址,以警告用戶最近有刑滿釋放的性罪犯搬到當地居住。在華盛頓州,如果一名刑滿釋放的性罪犯喬遷新居,警察則會挨家挨戶打電話通知鄰居罪犯的姓名和住址。最嚴格的當屬俄勒岡州,搬到俄勒岡州居住的刑滿釋放的性罪犯必須在家裏窗戶上張貼醒目的記號,以警告鄰居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