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西藏信箱
湖北的劉秀琪想了解拉薩周邊的一些景點。拉薩河
拉薩河藏語稱為吉曲,發源於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嘉黎裏彭措拉孔馬溝,流經那曲、當雄、林周、墨竹工卡、達孜、堆龍德慶,至曲水縣,是雅魯藏布江中遊一條較大的支流。流域東西長約551千米,流域麵積32471平方千米,占雅魯藏布江流域麵積的13.5%,海拔從源頭的5200米,到彙入口的3580米,總落差162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
拉薩河西南流經拉薩市,至曲水縣彙入雅魯藏布江。下遊河穀開闊,是西藏重要的農耕區域。
拉薩市民很熱愛這條河,每到周末或節假日,都會成群結隊開車或步行到拉薩河邊,搭上帳篷,或戲水沐浴,或清洗卡墊和毛織品,喝著濃濃的酥油茶,吃著從家裏帶來的各種美食,盡情享受著拉薩燦爛的陽光,人們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容。
拉薩河特大橋
拉薩河特大橋是青藏鐵路的標誌性工程,全長928.85米,最大跨度為108米,主橋采用五跨連續橋梁和中間三跨連續鋼拱組合體係,主跨采用雙層彎拱結構,這兩項均為國內首次使用,在同類橋梁中處於世界領先、亞洲第一的地位。該橋的主橋橋墩設計為犛牛腿式變截麵雙圓柱墩,引橋橋墩設計為雪蓮花式變截麵圓端形墩。大橋設計結構新穎,融民族特色與現代風格於一體,建成後的大橋通體白色,連續的拱形猶如一條飛揚的哈達與金色的布達拉宮遙遙相望。
拉薩河畔還有一座青藏川藏公路紀念碑。這是1984年12月25日,為紀念青藏川藏公路通車30周年而建。現在青藏鐵路雖已經通車,但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仍然是西藏運輸的動脈。
甲瑪溝
甲瑪溝位於拉薩東70公裏的墨竹工卡縣的甲瑪鄉,距縣城以西15公裏處,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以鬆讚幹布出生地而聞名。公元7世紀初,鬆讚幹布父親、雅隆部落首領朗日倫讚率兵北上吉曲(拉薩)河流域後,將營盤設在墨竹工卡的甲瑪溝,並在此建造了幾座宮堡。公元617年鬆讚幹布就出生在甲瑪溝“強巴敏久林宮”中,甲瑪王宮也因此成為吐蕃早期的政治活動中心,直到王朝都城遷往拉薩。甲瑪溝四麵環山、風景宜人,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悠久的曆史文化。還因曾是藏傳佛教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如蓮花生等人的修行地而倍受信徒青睞,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旅遊聖地。
桑木村
桑木村位於西藏拉薩河畔的堆龍德慶縣東嘎鎮七二五油庫西側1公裏處,距離拉薩市客運站有12公裏,緊鄰青藏公路。桑木村在西藏有很長的曆史,據說,桑木村的村名是蓮花生在此修行時所起,還傳說是三世達賴喇嘛的誕生地,在曆史上一直是哲蚌寺、色拉寺等拉薩名寺的領地。
桑木村以農業生產為主,是拉薩地區有名的“歌舞之鄉”,也是傳統的手工羊毛地毯加工村。村中活躍著很多民間藝人,一些藝人還是縣鄉文藝演出隊的骨幹。在手工藝方麵,仍然保留著拉薩地區傳統的方式。村子緊靠堆龍河畔,是拉薩市郊典型的農區,主要特產有:青稞、小麥、土豆、蘿卜、小蔥以及少量花卉。藏式村舍典雅古樸,與農田、林卡、溪流構成了美麗的鄉村田園風光。
桑木村民俗旅遊區從2002年開始接待遊客,有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內容豐富的鄉村文藝表演、林卡休閑、騎馬、射箭、以及桑木烤全羊等民間鄉土特色旅遊項目,桑木村生產的藏刀也是有名的旅遊產品。
直孔水電站
直孔水電站位於墨竹工卡縣境內拉薩河中下遊交界處,距拉薩市96公裏,海拔約3900米。該電站安裝四台立軸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時,年平均發電量4.07億千瓦時,供電範圍包括拉薩、山南、日喀則三地市“一江兩河”中部流域地區和青藏鐵路貫穿的那曲地區,具有防洪和灌溉功能。
直孔水電站是國家交付國家電力公司管理的重點電源建設項目,是西藏“十五”期間開工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也是西藏目前最大的水電建設項目。該電站作為藏中電網的骨幹支撐電源,對優化電網運行條件,緩解西藏中部電網用電需求矛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促進西藏經濟和社會的全麵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