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拉日珠,吉祥天母的祝福日
高原民俗
作者:尼瑪倉覺 卓瑪次仁
西藏是世界上節日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從藏曆新年開始,之後有薩嘎達瓦節、雪頓節、望果節、降神節等等,這些節日大都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係。而藏曆十月十五日的“白拉日珠”則是廣大藏族婦女最為喜愛的一個節日。
“白拉日珠”意為吉祥天母遊幻節。在節日當天,婦女們都會隆重禮拜藏族的女性護法神──吉祥天母,以求婚姻美滿、生活幸福。吉祥天母也稱功德天女,藏族稱為班丹拉姆。吉祥天母常見的有兩種造像:文靜相和忿怒相。文靜相的便是白拉母,她膚色潔白,頭戴花冠,三隻細長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坐於蓮座之上,右手拿一支白杆的長羽箭,左手端一隻盛滿珠寶的碗;忿怒相則膚色青藍,紅發豎立,怒目圓瞪,騎黃騾子,左手拿著專門對付惡鬼阿修羅的骷髏棒,右手端著盛滿鮮血的骷髏碗。公元7世紀中葉,鬆讚幹布在拉薩修建大昭寺之後,專請吉祥天母作為大昭寺、拉薩城的護法神。
大昭寺內供奉有三尊吉祥天母像,除了表情猙獰的班丹拉姆,另有一尊是美麗端莊的白拉姆像,以及蛙臉女神白巴東孜像。其中蛙臉女神白巴東孜的形象比班丹拉姆更為猙獰、凶猛,所以平時都用黑布覆蓋著,隻有在每年藏曆十月十五日的“白拉日珠”節才掀開蓋頭,供信眾禮拜。
在拉薩有這樣一個說法,舊社會西藏女性在家中的地位一直屈居於男主人之下,而拉薩地區家中女性的地位是在男性之上的,許多家庭的財政收支都由女主人管理。對於這樣的現象,很多人則解釋為大昭寺內吉祥天母這位女性護法神的神像是供奉在釋迦牟尼像之上,側麵表達了拉薩女性對吉祥天母這位女性護法神的崇敬和信奉。
在西藏宗教裏,吉祥天母是一位傳奇人物,她在成為藏傳佛教護法神的同時,也接受了西藏民間文化的改造。富有想象力的藏族將她奉為護法神後,又從這位護法神身上派生出許多帶有濃厚世俗色彩的傳說。據五世達賴所著的《大昭寺目錄》記載,鬆讚幹布在一次神示後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幅唐卡──白拉姆像;又據說白拉姆在人們慶祝藏曆新年時,曾出現在一群背水的婦女中間,並吟唱出一些針砭時事、預示未來的民謠,從而產生了西藏獨具特色的民族歌謠。
而關於西藏傳統節日“白拉日珠”的起源,則更是眾說紛紜,根據歸納,較為主流的民間傳說有兩種。第一種是三女兒傳說。傳說班丹拉姆、白巴東孜、白拉姆原本是吉祥天母的不同現身,而在拉薩的傳說裏班丹拉姆則成為了媽媽,而白巴東孜成了大女兒。據說吉祥天母這位母親性格十分古怪且不近人情,她阻撓了大女兒白巴東孜的婚姻,將女婿赤尊讚驅趕到拉薩河對麵的次覺林村,後經白巴東孜的再三哀求,這位大昭寺的護法神才答應一年中僅在藏曆十月十五日這一天允許白巴東孜和赤尊讚隔河遙望,因此這一天也被稱為拉薩的“情人節”。
另一種說法即是班丹拉姆降伏說。據說吉祥天母是一位至醜而又至美的女性護法神,她年輕時十分的漂亮而風流,一次父親因她放蕩而將其鎖了起來,在母親的幫助下,她騎著騾子逃跑,父親發現後追趕不及,一箭射中騾腚。拔下箭後,馬上的箭孔變成了一隻眼睛,所以吉祥天母騎的騾子俗稱“騾子天王”,具有神風足、鼓風翼和神行為等三大神通。她逃走後嫁給了羅刹國王,後在佛的感召下皈依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