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可波羅遊曆過“吐蕃州”(1 / 2)

馬可波羅遊曆過“吐蕃州”

其他藏區

作者:溫玉成

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MarcoPolo,1254——1324)在他的《馬可波羅行記》(馮承鈞譯本,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12月版)中記述,他離開成都府後,進入“吐蕃州”,用兩章篇幅(114章及115章)作了描述。然後,他從“吐蕃州”去了建都(今四川省西昌市)。

關於這一段行程,著名元史專家、南開大學張誌玖教授作了如下的評論:“馬可說他從成都騎行5日即進入吐蕃之地,從此前行20日到達建都(今四川西昌市),再騎行10日,渡不魯思大河(金沙江)後進入哈刺章(指雲南省)地,離此河西行5日,到達首府城市鴨赤(今昆明市)。前人釋此行程(如丁謙與沙海昂)認為,馬可經吐蕃之地路線是出理塘、巴塘,渡金沙江,由麗江入雲南。”而在1991年10月6日到9日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隆重舉行的“馬可波羅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南京大學陳得芝教授“據路程遠近、所需日期及元代驛站設置路線證明其錯誤。”指出,馬可從成都至雲南,應與古來已有的經雅州(今雅安市)至建都的捷徑,以及後於馬可入雲南二年所設的“黎雅站道”,而無需經過遠在成都至西昌路之西、路程遙遠而艱難的理塘。黎州,治今漢源縣,自雅安經漢源至西昌,由北而南,近於直線,正是馬可自成都到雲南的路線”。

看來,1915年的丁謙先生和1991年的陳得芝先生所作的,隻是在“地圖上”推演“馬可波羅路線圖”。丁先生推演的路線,雖然“路程遙遠而艱難”,但他承認馬可波羅去了“吐蕃州”;而陳先生推演的路線,不顧《馬可波羅行記》的記述內容,似乎把馬可波羅當成了“驛馬快遞”,從而舍去了“吐蕃州”,“錯誤”更大。

依筆者愚見,必須從《行記》中追尋根據。馬可波羅遊曆過吐蕃州,應是事實。他描述此地“堡鎮”(古碉),建於“懸崖之上或山嶺之巔”;“數地川湖中饒有金沙”;“有無數番犬(藏獒),身大如驢”;“良鷹甚多”;“此州昔在蒙哥汗諸戰中,曾受殘破,所見城村,業已完全削毀”;“居民是偶像教徒”;“以鹽為貨幣”等等,均與今川西藏區曆史、地理相符合。

更重要的是,我們發現了馬可波羅遊曆過“吐蕃州”的鐵證。《馬可波羅行記》第115章記載:“此吐蕃州是一極大之州,……地與蠻子及其他不少州郡相接……其境甚大,內有八國及環牆之城村甚眾。”

成都西邊的大山(今稱邛崍山)中及其以西地區,自唐代以來,存在過“八國”,屢屢見於史乘。大量的曆史文獻和考古資料都證實了東女國及其“八國”的存在。馬可波羅如果沒有到過該地區,是萬萬不會知道大山裏有八國的。時至今日,連我們許多曆史學家還不知道這八國,元代的意大利人何以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