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魂牽拉薩的陽光與藍天白雲(1 / 3)

魂牽拉薩的陽光與藍天白雲

人與自然

作者:劉金桐

1956年3月一天的中午,一輛在高寒的青藏公路上奔馳了十多天的篷布卡車,似乎是如釋重負地停在了拉薩布達拉宮前的廣場上。司機下車對坐在車上的人大聲說:拉薩到了,大家下車看看雄偉的布達拉宮吧!車上的人頓時活躍起來,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終於到拉薩了!”他們都是從中共中央各直屬機關調到西藏工作的幹部,總共十五、六人,其中我來自中共中央辦公廳。我們從篷布車廂跳下來後,放眼一看,整個拉薩河穀都鋪滿了燦爛的陽光。抬頭一看,那天空湛藍湛藍,像被人為地撕成均勻薄片的雲朵,白得不能再白,天因白雲而更藍,雲因藍天而更白,整個天空是那麼潔淨而透亮。在陽光的照耀下,全城的色彩都顯得濃重而奪目。布達拉宮不僅雄偉壯麗,還被染得一片金黃,那金色的屋頂更是不停地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不時還有雄鷹和鴿群貼著布達拉宮屋頂掠過。眼神離開布達拉宮向遠處眺望,又見那披著銀裝的山峰,圍繞在拉薩河穀的周圍。白雪與陽光交相輝映,拉薩四周又似披上了多彩的衫裙。在那剛剛解凍的草灘和濕地上,則遊蕩著一群群正在覓食的大雁和黃鴨。這美景令我們個個陶醉。這陽光使我們全身感到溫暖。“這裏的大自然太美了!”我禁不住對同伴們大聲說。從這一天起,拉薩的陽光、藍天、白雲,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神奇的日光夜雨

拉薩,是太陽特別惠顧的神奇之地,因日照時間長,被譽為“日光城”。資料顯示,這裏全年的日照時間達3000多個小時,平均每天8個小時以上,為同緯度成都的2.4倍,上海的1.5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撒哈拉大沙漠;全年輻射達到195千卡/平方厘米,為成都的2.1倍,上海的1.7倍。與之相匹配,則有“拉薩夜雨”之說。資料顯示,拉薩的年降雨量是453.9毫米,年雨日為87.8天。雨量並不少,但拉薩的下雨時間80%以上是在夜間,一般在晚上20時至早上8時之間。經常的情況是,下午還是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臨,雨水就淅淅瀝瀝從天而降,掃白天塵埃,全城一片光潔。翌日清晨,又是陽光滿城,天空和大地都像是被清洗過一樣潔淨、清新。

在1956年至1972年的長達17年的時間裏,我都在新華社西藏分社工作,除少部分時間離開拉薩深入西藏廣大農村牧區采訪外,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拉薩。在這漫長的歲月裏,我飽享了拉薩陽光的恩惠,令我終生難以釋懷。

滿城豔麗的拉薩之夏

不知疲倦的拉薩陽光,賜給了夏天的拉薩滿城豔麗。那高大蔥蘢的樹木、綠油油的草地、鮮豔欲滴的又大又壯的奇異花卉,隨處可見。但這種美景最集中的地方,還是在那眾多的林卡(園林)裏。因此,夏季逛林卡成了拉薩人享受陽光和觀賞美景的首選之地。一有空閑,人們就會迎著初升的朝陽,帶著酥油茶、青稞酒、奶酪、風幹牛肉、點心等食品,甚至帳篷,奔各個林卡而去。他們坐在林卡的草地上,沐浴著陽光,一邊聊天一邊品嚐美食,悠閑自在,其樂無窮。

我去的次數最多的林卡是龍王潭林卡。究其原因,一是,我所在的單位離這裏很近,大約兩華裏左右;二是,這個林卡遊人較少,比較安靜;三是,也是最主要的,這裏的地勢、建築、景色和遊玩項目,有別於大多數林卡,很有特點,令我神往。人稱龍王潭林卡小巧玲瓏、青柳依依,甚是確切。龍王潭位於布達拉宮後麵,係五世達賴喇嘛修建布達拉宮時,從山腳下大量取土而形成的大水潭。它的藏名為“宗角祿康”,意思是布達拉宮後麵的龍王廟。龍王潭東西長270米,南北寬112米,呈長方形狀。潭水中有一小島,不規則圓形,直徑約42米。島上建有樓閣,共3層,麵積3700平方米,係佛堂和沿廊。連接小島和陸地的是一座五孔石拱橋,橋長24.6米,寬3.5米。島上及潭水四周林木茂盛,垂柳成行,一派翠綠。島上和潭水四周均可見布達拉宮和垂柳的倒影。潭水中可以劃船。我每次來到龍王潭,首選項目就是在潭水中劃牛皮船(用幾張犛牛皮縫製、以粗柳條作骨架撐成的船)。我們披著無時不在的燦爛陽光,坐在船上,漫漫漂遊,往水下看,可見被陽光染成金黃色的潭水下麵飄著布達拉宮和垂柳的倒影;抬頭看,可見近在咫尺的布達拉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再往上看,則是無垠的藍天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