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白唇鹿
人與自然
作者:毛世平
“天鹿者,純靈之獸也。”
先不說古文中的天鹿指的是何種鹿。鹿在許許多多的影視和文學作品中的形象都象征著吉祥、正義、美麗等。
在我國青藏高原這片得天獨厚的土地上,生存著一種健碩但又靈動,威武而又溫順的動物——白唇鹿,藏族人稱之為“夏瓦曲呷”。白唇鹿屬大型鹿類,體型與水鹿、馬鹿相似,因唇周圍和下頜為白色,故名“白唇鹿”,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
2011年10月,我作為“創先爭優、強基礎惠民生”活動工作隊的一名成員被組織選派到藏東北索縣一個偏遠的山村開展工作。聽當地的村民們講在他們夏季牧場有許多的“夏”(當地藏族對鹿的統稱),於是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和多年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職業習慣,驅使我踏上尋找白唇鹿的路。這次探尋讓我與白唇鹿有了多次近距離的接觸,結下了不解之緣。
位於西藏東北部的索縣是藏北那曲地區林地資源最為豐富的縣之一,是白唇鹿、雪豹、馬麝、林麝、獐子、雪豹、棕熊、獼猴等國家級保護動物的主要棲息地。其中白唇鹿最為集中的地區是偏南部的西昌鄉、江達鄉、嘎木鄉。成年白唇鹿平時雌雄分開活動,隻有在每年秋季9月末至10月底之間進行交配。交配季節即將來臨時,雌雄才開始集群由暖季棲息地向越冬棲息地遷移,並最後組成交配群,此時也是人們能見到白唇鹿幾率最高的時期。我也選擇在這個時段,在不打擾這些生靈的情況下開始探尋之旅。
第一次尋找白唇鹿之旅,是和當地村民拉布一起的,他對當地地形相當的了解。拉布帶我們上山,到白唇鹿活動密集區——嘎牛古去尋找,希望能夠遇上白唇鹿,拍攝一些圖片。我們一路沿著崎嶇的山道前行,途中突然聽到不遠處歡快的鳥叫聲,抬頭望去,正好看到幾隻鳥兒在叢林中覓食。當我們沿著羊腸小路繼續往上攀登時,拉布突然有點激動地說:“快到了,你們要仔細看前方!” 拉布這句話像是一劑興奮劑,讓已經走累的我們突然來了精神,集中精力在四下搜尋。拉布又說:“看東麵山坡的草地上有幾隻白唇鹿。” 聽完這話,還在四處尋覓的我趕緊用隨身攜帶的望遠鏡觀察,確實有幾隻白唇鹿正在低頭覓食,雌雄在一起,還有兩隻小的。我們的對話聲引起生性敏感的白唇鹿的警覺,瞬間,它們就開始分頭逃逸,雄鹿往高處山坡跑,而雌鹿則向較低的山坡跑,不時回頭張望,在確定安全後,它們又繼續集群,悠哉悠哉地開始低頭覓食。我趕緊用照相機拍下,拍攝的效果不太清晰,但白唇鹿們雄性驕健的身影、雌性悠然自得的姿態、幼仔的憨態可愛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深深地陶醉在這種生物所呈現的美麗中。此次尋找白唇鹿之旅,我們遠距離地記錄到了9隻白唇鹿,為2隻雄性、6隻雌性、1隻幼仔。
在我的影響下,一起駐村的達瓦桑珠同誌也有了一睹白唇鹿的想法。於是一周後,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再一次踏上尋找白唇鹿的路。此次因已熟悉地形,了解去往嘎牛古的路,便決定不麻煩村民帶路。路還是那麼遙遠、那麼難走,逶迤到遙遠的天邊,鑲嵌進密林的深處。但此次旅程是不一樣的心情,我們倆人嘴角哼著流行的藏歌,互相交流著進入林區的感受和所見所聞。呼吸著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觀賞著茂密翠綠的林木,聆聽著山間小鳥的宛轉鳴唱,不知不覺中已經來到當地村民所稱的“生命之穀”,這裏是棲息此處的各種野生動物集中飲水的地方。山穀籠罩在一片霧氣之中,已經看不清深處的景觀,但能聽到幾聲清脆的鳥叫,偶爾還能察覺到有動物活動的氣息,穀中的溪水已經大部分結冰。走過“生命之穀”後,離我們的目的地就隻有一山之隔了。我倆加快了去往嘎牛古的步伐,踏過一段覆蓋著積雪的小路,看到當地村民為便於夏季放牧而修建的房屋,這時在距我們約200米的空地上,發現兩隻成年的雌性白唇鹿。我們匆忙照了幾張照片,便繼續前行。很快,在距我們約30米的村民房屋前竄出2隻白唇鹿,在附近的樹叢中也有7、8隻,我們屏住氣息,趴伏在一條溝中,靜靜地觀察並用各種工具記錄著眼前的一切。雄性白唇鹿總是因長長的茸角而最先進入我們的視線,發現我們後昂頭吼叫,用特有的方式傳遞著信息,告誡著附近其他的白唇鹿這裏有兩個“不速之客”,發揮著頭領的職責。當發現我們不在其視野後便開始指揮其他的雌性和幼仔繼續覓食。我們看到雌性白唇鹿也有3-5隻成群活動的,但調皮的幼仔總是抬頭望向我們。此次尋找白唇鹿之旅,讓我有幸近距離地觀察到它們,在嘎牛古這個不足1平方公裏的林地中,共記錄到白唇鹿39隻,其中雄性4隻,其餘為雌性和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