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八滄桑十八春 藏粵共建一家親(1 / 3)

十八滄桑十八春 藏粵共建一家親

全國支援西藏

作者:朱穎文

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似兩條巨龍橫空出世,由西向東平行伸展,在東部與橫斷山脈對接,形成群山環繞之勢,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林芝地區就靜臥在這三大山脈的懷抱之中。有人稱它是“東方瑞士”,也有人說它是西藏的江南。在廣東和福建兩省對口支援林芝地區的這近18年,林芝地區處處湧現出一輪輪建設的高潮,新發展、新變化、新成就被不斷刷新。一批批援藏幹部有誌而來,有為而歸。一筆筆援藏資金、一個個重大項目、一項項民生工程,猶如金秋碩果,掛遍了這片蔥鬱的大地,加快了林芝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步伐。特別是近10年來,林芝地區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15.89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61.35億元,增長了4倍;財政收入從2002年的0.62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4.8億元,增長了7.7倍;農牧民人均收入從2002年的1934元增長到2011年的6433元,增加了4499元,發展速度、人均生產總值、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等12項指標位居自治區之首。如今的林芝地區已是西藏的“經濟明星”。

多年援藏 成就顯著

按照中央政府統一部署,廣東省從1995年起選派幹部對口支援林芝地區,至今共派出了六批援藏幹部。前五批共投入援藏資金17.37億元,建設項目720個。從2010年7月開始為期三年的第六批援藏,工作力度更大。中央規定,以廣東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為每年對口支援資金量,那麼“十二五”時期,廣東援藏資金高達21.23億元。據了解,第六批三年援藏的資金量達11.75億元,加上實物援助,接近過去15年的總和。

林芝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遊,是川、滇入藏的必經之地。下轄林芝、米林、工布江達、墨脫、波密、察隅、朗縣7個縣,總麵積約11.7萬平方公裏,總人口19.5萬人,藏族人口占90%以上。廣東省支援林芝、波密、察隅三個縣及察隅、易貢兩個農場。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口援藏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要“提高目標、加大力度、創新方式、越做越好,當好全國科學援藏排頭兵”,省長朱小丹提出要“向基層傾斜、向農牧民傾斜、向產業傾斜”。廣東省創新管理模式、援助機製、資金調配方式和項目監管製度,推動林芝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就。

以人為本 民生優先

廣東省對口支援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2011━━2015年)重點圍繞“抓小康示範村和邊遠縣(場)脫貧解困、抓特色產業和招商引資、抓城鎮化建設和基礎設施、抓粵藏廣泛交流和幹部人才隊伍培育”的工作思路,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援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0年,廣東援藏工作隊先行投入2059.8萬元資金,重點解決林芝地區1019戶貧困農牧民的安居問題。特別是重點解決了易貢茶場羌納村89戶386名職工群眾的整體搬遷和察隅農場巴嘎村的災後整體搬遷工作。這是林芝地區最後一批安居工程建設,這批項目的順利實施,標誌著林芝地區成為西藏自治區首個率先完成安居工程全覆蓋的地區,對西藏自治區全麵實現安居工程建設具有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同時,按照林芝地區“十二五”援藏工作規劃的部署,“十二五”期間,林芝地區將完成50個小康示範村的建設,2010至2012年先行投資8835萬元,完成22個小康示範村建設,這必將對加快當地致富奔小康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