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末代防雹師旺覺老人(1 / 2)

末代防雹師旺覺老人

古今人物

作者:秦永章

雹災是對西藏高原農業危害極大的一種自然災害。由於受雹災所害,千百年來,科技落後的藏族農民隻好把防雹驅雹的希望寄托在當地的防雹師“拉拉”身上。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以及新的驅雹技術的推廣,西藏傳統社會中活躍的“拉拉”紛紛“失業”,逐漸淡出曆史舞台。2012年7月4日下午,筆者在翻譯次日頓珠的陪同下,采訪了紮囊縣朗色林村“末代防雹師”旺覺,以下便是這位“拉拉”的自述。

我叫旺覺,今年82歲,紮囊縣朗色林村人,以前的職業是“拉拉”,即防雹師(又稱天氣咒師、防雹喇嘛等),在西藏也稱作“阿巴”,即天氣巫師。

我們村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和青稞,還有豌豆等。進入四五月以後,我們這裏經常發生冰雹災害,村民們的糧食每年都會因冰雹襲擊而大量減產,甚至顆粒無收。由於“拉拉”可以通過舉行一些特殊的法事活動,讓冰雹不落在村民的田地裏,因此過去我們成為受雹災之苦的老百姓心目中的“神人”,經常受邀到附近的田間地頭舉行“驅雹”活動,村民們則送一些小麥、青稞及酥油等物作為酬謝。當然,能否防雹,則取決於拉拉的道行、法力,因此,真正能做到防雹驅雹的是道行較高的拉拉。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拉拉”,雖然我不知道先人們從何時開始從事這種職業,但從我記事起,我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拉拉。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前,我也是拉拉,民主改革後拉拉的防雹法事活動被作為封建迷信,不讓搞了,所以我也不做拉拉了。

拉拉可以結婚生子,我有八個孩子,七男一女,他們都已經工作了,有的在外麵打工,一個女兒就在村裏務農。我的老伴已經去世了。拉拉都是男性,一般是同一家族內父子相承,很少傳授給外人。有的拉拉是在寺院學的,不過當地的村民們對祖傳的拉拉更加信服一些。我從12歲起,跟隨父親學習拉拉方麵的知識,一直學到32歲。我當拉拉時父親50多歲了,他是拉拉,我父親的弟弟也是拉拉。當時整個朗色林村有5個拉拉,我們家裏就有3個。

民主改革前,在我們這裏,拉拉的地位雖然不如“喇嘛”(活佛),但也很有地位,受到當地僧俗百姓的廣泛尊敬。以前朗色林莊園的管家對我也很尊敬。我還經常被邀請到莊園主家裏做一些法事,每月3次左右,每次都給三崗藏幣的報酬。比起莊園主,老百姓請的多一些,每月大概有10次左右。作為報酬,我可以從村民尚未收割的田地裏割一捆小麥或青稞。

拉拉學習的內容很多,首先是學經和咒語,主要的經有“防雹霹靂帳幕”等,拉拉的經文是專門的,在佛經中沒有這種經。此外還要學習用糌粑捏製供神驅鬼的食品——“朵瑪”等。拉拉學習完成後,要到貢嘎縣的寧瑪派寺院多吉紮寺去,請寺裏的活佛加持和認證;如果多吉紮寺活佛圓寂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授記,就請敏珠林寺的活佛,或者從四川甘孜縣請果孜堪仁波切,來授記和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