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不拘一格、才盡其用”——樹立用人觀念(2)(3 / 3)

和尚覺得此話有理,於是買下了10把木梳。

另一個賣木梳的人見狀也想做成同樣的買賣,也到了寺廟前賣起了梳子。一天,他也向和尚推銷起了木梳。和尚見到他之後就告訴自己已經買了,不再需要了。賣木梳的告訴和尚:“上次您買的是梳子主要是用來給進香的人梳頭整理用的,這回您還可以買一些,下麵刻著寺廟的名字,凡進香的人都送給他們一把,他們帶回去以後,就可以告訴他們的親朋好友,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寺廟的聲譽不是一下就提高了,就有更多的人來寺廟進香,還怕寺廟香火不旺嗎?”

和尚聽得心花怒放,就一口氣買了100木梳。

木梳賣和尚的故事,是營銷界的一個很經典的故事,說到營銷策略時很多人都會提到這個故事。做一件事情之前,隻要有了敢於突破的心,就不要太早下結論,有時候先入為主的想法會左右自己的行動,消磨了自己的意誌和進取心。敢於去嚐試,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不成功也可能會變成成功,一般也會變成不一般。和尚買木梳,這在平常人看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卻變成了事實。那麼如此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要是缺少嚐試的心的話,就不會有突破常規的智慧。打破常規能使企業在順境中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還可能在逆境中起死回生,絕處逢生,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28歲的美國青年羅巴士,兒時聽過一個童話故事,故事說的是從菜田裏生長出來的一個娃娃,聽完這個故事以後他就把自己生產的洋娃娃都命名為“椰菜頭娃娃”。這些洋娃娃和從前的沒什麼不一樣,隻不過讓這位智慧的美國商人賦予了新的意義以後,居然一下子就抓住了美國人的心態。

在美國,很多孩子都要求獨立,尤其不願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多父母因此感到務必寂寞。而且隨著離婚率的上升,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缺少孩子歡樂的父母和缺少父母之愛的孩子,精神空虛讓“椰菜頭娃娃”填補了越來越多有情感需求的人的生活。

商人們在顧客購買這些娃娃的時候,很有心地提醒他們並不是購買,而是在領養一個孩子。因此在購買時,他們都要簽署“領養證”,保證要好好地照顧它。在辦理過領養手續之後,布娃娃和購買者之間的“養子和養父母”的關係就此形成,這遠比購買一個娃娃更親切。

除此以外,為了讓這種洋娃娃更有生命力,娃娃身上還都附有出生證明,包括它的的姓名、手印、腳印、屁股上麵還有“接生人員”蓋的印。洋娃娃到1歲生日那天,經銷商還會給它寄去生日禮物。

洋娃娃在設計中被賦予了個性之後,顧客的心理需求就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這款洋娃娃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外形模樣,不但有男女之分,有白皮膚、黑皮膚之分,發型也有辮子、有曲發,頭發有黃色、有黑色,臉上有酒窩、有雀斑,服飾、鞋子完全不同,樣子十分時髦,很難找到兩個完全一樣的洋娃娃,很難找出完全一樣的洋娃娃來,這大大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不同喜好。

在解決日常事務當中,人們很容易思維定勢,也就會憑著一些常規的想法去完成一些工作,解決平常的一些問題。可是大多數人卻很難跳出常規的窠臼,去發現另外的一片天空,跳出常規會讓人們更從容地麵對問題。

思維活躍主要依靠靈活變通,能夠觸類旁通,不局限於第一方向,不受消極思維定勢的桎梏,多方麵多角度地考慮問題,才能越過思維定式的障礙。最後,創造力當中最高層次就是能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變通,這種能力是可以沿著思維的不同方向擴散開來,表現出很豐富的多樣性,使人產生非凡的構思,提出不同凡響的新思想、新觀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