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樹立用人準則(3)(2 / 2)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親率大軍進軍黎陽,派遣郭圖、淳於瓊、顏良等人進攻東郡太守劉延駐守的白馬。當時的劉延兵力不如對方強大,不久就被顏良軍圍困,情況十分緊急。四月,曹操下令起兵拯救劉延。謀士荀攸向曹操提議,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裝渡河襲擊袁紹的後方,袁紹當即分兵西應。此時曹操乘機率一支精兵向東奔襲白馬,可以殺得顏良措手不及,顏良被關羽斬殺後,遂解白馬之圍。隨後,袁紹又派大將文醜與劉備率五六千騎步兵渡河追擊曹軍。隻有五百餘騎的曹軍一時情急隻能下令騎兵解鞍放馬,又將隨軍物資丟棄在袁軍來的路上。不久,文醜的兵士見到曹軍丟棄的馬匹、輜重後,於是你爭我搶,亂作一團。曹操見此,命其五百多騎兵立即上馬,向袁軍衝殺,袁軍頓時潰敗,大將文醜當即被斬。曹軍連斬了顏良和文醜兩員河北名將之後,袁軍大為震動。不久,袁紹就下令退軍陽武。

建安五年八月,袁紹再次兵臨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數十裏。曹操也分營與袁軍對峙。九月,曹軍出擊,始終無力擊退袁紹大軍。當時曹兵不滿一萬兵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為傷兵,隻得先退回營壘堅守。袁軍見狀,便堆起土山,築高櫓,用箭俯射曹營,使得曹軍士兵隻能蒙盾而行。曹操為了扭轉被動局麵,就命連夜趕造霹靂車,向袁軍還以飛石,摧毀了袁軍的櫓樓。袁紹又命士卒挖地道襲擊曹營,兩軍就在營內掘地壕以對抗。曹操又聞袁紹的幾千車軍糧即將運至官渡大營,他立刻派大將徐晃、史渙截擊,將袁軍糧草全部燒毀。

相峙月餘,曹軍的糧草補給跟不上,將士糧草匱乏,曹操決定立即尋機與袁紹決戰。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紹派車運糧,命淳於瓊等五人率兵萬餘人護衛,將糧囤積在袁軍大營以北四十裏的烏巢。此時,謀臣許攸建議袁紹派輕騎趁夜突襲許昌,袁紹對此不予采納。恰逢此時許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敵審配扣押。許攸怒氣之下隻得投奔曹操,並獻計曹操奇襲烏巢。曹操聽了許攸之計,正合其出奇製勝之意。曹操當機立斷,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營,自己親率步騎五千人,連夜出發,先是扮成袁軍騙過袁軍哨卡。到達烏巢後,即圍住糧囤放火,及至天明。淳於瓊見曹軍兵力甚少,於是出壘迎戰。曹操揮軍衝殺,袁軍抵擋不住,被迫退回營壘堅守。

得知烏巢被圍,袁紹一麵派騎兵救烏巢,一麵還命張合、高覽攻打曹軍官渡大營,想讓曹操退無所歸。增援的袁軍騎兵逼近烏巢時,曹操得到軍情後,諸將請求曹操分兵抵擋,曹操大怒斥之,讓其等到敵兵到了自己後方再做打算。於是曹軍皆殊死拚殺,大破烏巢守軍,擒殺袁將淳於瓊。而打算攻打曹軍大營的張合、高覽二將聽聞淳於瓊兵敗,還聽說袁紹對他們二人起疑心,於是雙雙在曹操帳下投降。曹操乘勢揮軍掩殺,袁軍大潰,袁紹及其兒子袁譚隻帶了八百餘騎,倉皇逃往河北。

當時最大的河北財閥袁紹手下握有八十萬大軍,軍事實力驚人,在討伐董卓之時就已經是聯軍首領。大敗董卓之後,袁紹被推舉為聯軍首領,這和他的軍事實力有一定的關係,當然除此以外,他還有很強的招才容賢的虛名。此前劉備兵敗投靠,他以不失大義之名,居然聽信劉備完全從一己私利出發的意見,反倒是對自己的部下忠勇善斷的謀士田豐等人則嫉恨有加。可見,他的“外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寬,隻不過是浪得虛名罷了,一切都是做給外人看的,滿足一下個人的虛榮心而已。也正是這虛榮心讓他大敗於官渡。

可是很多人看袁紹的“外寬”的政策實則英明,例如他收納了當時打了敗仗的劉備。袁紹的“外寬”僅僅是個手段,而非目的。真正意義上的“外”是為“內”服務的,為了讓自己的事業更好的發展而服務的,而非為了一時的虛名。虛假的外寬絕非好事,反而會迷失了真相。而“內忌”會叫人失去了人心,讓謀士漸漸遠離自己。袁紹就是沒明白這一點,才錯斬首了田豐等人,直到劉備跑了以後,才發現身邊的良將都已經被殺光了,最終敗給了曹操。

外寬內合,用人以信,管理者的用人策略就在於此。管理者首先要構建一個完善的管理平台,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係統。在選拔了優秀人才之後,再考慮如何用人,管理人。使用不當,就難以發揮人才的最終作用。如何發揮人才的作用,先要做到真誠待人,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