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高漲,積極進取,是渴望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的特征,這樣的心態會幫助自己走向更大的成功,使自己成為他人尊敬和敬佩的人。和有實幹精神的人在一起,或者是向實幹精神的人看齊,就容易產生靈感,受其啟發而得到有益的幫助。
不學習,攤位都守不住
優秀員工的成長過程免不了學習,學習是成長中唯一關鍵的途徑。學習讓人從不懂到懂,最後成長為專業能手,總的來說,這是一個經過不斷學習實踐的過程。不擅學習的人在競爭當中容易處於下風,優秀的員工是會時常提醒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的。員工在實際工作中所發現的新思路、新方法都是建立在在勤奮和好學的基礎上的,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員工才是優秀的員工。
通用電氣公司首席教育官、發展管理學院院長鮑勃·科卡倫寫過一篇關於培養經理人的文章《我們如何培養經理人》,他在文中提到:“在GE內部,不管你來自哪個大學,哈佛或是其他一些不起眼的學校,這都不重要,隻要進入了公司你現在的表現比你過去的所有經曆都更重要。”
“當自己重新開始一項新的工作地呃時候,不管做得如何,要是做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知道自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有一天能做好。人們總希望自己能夠比自己所期望的表現更好,能夠有出色的表現。隻不過期望值通常不可能一成不變,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都會給期望值帶來變化。停止學習的話,表現就難以進步,而與此同時,期望著卻隨著時間和競爭的關係不斷上升。要是再不學習的話,自己就可能會被最終淘汰。可惜的是在一個組織中,管理者對員工的期望值也在不斷的上升,要是這個時候停止學習的話,結果可想而知。”
“停止了學習,就個人而言,就好比是水在漲,自己卻站在那裏什麼都不學,不會有用的自己很快就會被淹死。這於公於私都沒有任何好處。”
當今社會,知識有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是,由於知識信息大爆炸,每個人天天都生活在一個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信息世界裏;第二個特點是知識增長和更新的速度快,快得千變萬化、日新月異。這兩個特點大大加快了人力資本的折舊速度。因此在西方白領階層流行這麼一條定律,關於知識折舊:“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一切知識就會折舊80%。”今天自己不懂的知識,可能過不了多久就過失了。當下關於這個世界的絕大部分觀點,兩年內就可能成為曆史。
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不能不學習,而且要不斷地學習,這樣工作能力才能跟上時代的需要。企業和組織要是不了解當下的情形,固步自封的話,就很難在競爭中適應競爭的需要,無法靈活地根據競爭變化的規則來主動應戰。
處於對企業的責任,對組織工作的責任,自覺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以及新經驗對個人來說重要性非同凡響。個人工作能力的提升才能讓自己無論麵對什麼樣的情形和局麵都能應付自如,什麼樣困難的任務都能完美地完成。反之,不學習的人就會被淘汰,走到哪的結果都會是一樣的。
再來說說學習的方式。學習不能隻是單一的方式,它是靈活的,多種多樣的。試想自己在一個“學習型組織”,在這個組織裏,員工每年都要接受組織安排的各種培訓計劃和參觀學習活動等等,在如此繁多的機會當中,每個機會都需要去主動爭取。要是自己沒有機會參加此類的培訓的話,也別因此灰心,還可以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通過自我充電的辦法來學習那些急需掌握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以及將來你會用到的知識與技能。別總是吝嗇給予自己的學習投資,或是總是放棄已經降臨到自己頭上的組織培訓機會,如果這麼做就等於是在放棄絕佳的進步機會。缺少了這些充電的機會,能力就得不到提升,也就無法在如今如此激烈的競爭站穩了腳跟,這損失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在眾多的學習方式中,無疑自工作中的學習是最佳的方式。工作中遭遇的難題和困惑,是最佳的學習突破口,人們可以從這當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有關知識,並以此總結經驗,這樣的學習方法最為有效,也是最節約成本的學習方式。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管理者,管理者都是從普通人開始的,他們經過刻苦努力的學習,慢慢積累經驗才成為了後來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