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工作中的學習不等於脫離工作後的學習,工作中的學習就是要比工作和學習二者結合起來,兩者並不矛盾。最關鍵的一點取決於自己是否具備積極學習的態度和高漲的學習熱情。隻要自己對工作非常感興趣並十分熱愛它,那麼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現身邊有可學的事物,學會了它們就有助於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工作業績就會完美很多。
工作能給人們帶來的學習結果,不僅僅隻是工作能力,人的能力和智慧都可以在學習中得到不斷提升。處在什麼崗位和職位的員工都要鑒定自己前進的步伐,要學會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作是最好的學習課堂。在人生道路上,學識和能力都是很值得珍惜的寶庫,人生要活得多姿多彩,充實快樂必須依靠學識和才能,所以務必記住要監督自己學習,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
在忙碌中尋找奮鬥的快樂
馬利安·道格拉斯的家裏在很短的時間內遭受了多次不幸,先是自己5歲的女兒夭折了,夫妻倆十分傷心。為了彌補兩夫妻的傷痛,他們又孕育了一個孩子,隻可惜第二個孩子出生5天後又夭折了。
接二連三地打擊,讓馬利安夫婦幾乎無法承受。馬利安先生說到:“那時的我幾乎睡不著吃不下,全天幾乎沒有休息和放送的時間,精神上的壓力太大,信心全無。”最後,他隻得去看了心理醫生,一位醫生建議他吃安眠藥,另一位醫生則建議他去看旅行。兩個辦法他都嚐試了一下,可是效果不顯著。他說:“那時我感覺身體被夾在一把大夾子裏邊,而且這夾子越夾越緊。”悲哀就像是那鐵夾子讓馬利安夫婦壓力實在太大了。
“隻不過上帝並沒有斷了我們的路,我們當時還有一個4歲大的兒子,是他給我們指了一條路。某一天下午,我很難過地一個人坐在那裏,我的兒子突然過來問了我一句:‘爸爸,你能給我造一條船嗎?’當時,我實在沒心情給他造船。說實話我當時是沒心情做任何事情,我兒子是個很黏人的小家夥,有時候我們都不得不照著他的意思去做。”
“我大概花了3個小事去造那條玩具船。等船造好了以後,我才明白這3個小時是我的女兒去世以後最放鬆的一段時間。”
“我在恍惚中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也這是這麼長時間以來我第一次認真思考,原來自己忙著做一些需要計劃和思考的事情的話,就不會再讓自己沉浸在深深的憂慮當中了。就像我在造船的過程中,憂慮全然消失不見,於是決定不停地忙著。
“造完船的第二天晚上,我讓自己在房間裏找找看有什麼活可以做,隨後把事情列成了一張單子,譬如修書架、修樓梯等等事情。”結果讓馬利安感到十分驚訝,兩個星期內他居然給自己裂出了242件事情。
“我花了兩年的時間把這242件事情走做完了。當然除此以外,我還參加了很多很有意義的活動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每個星期有兩個晚上我都會到紐約市成人教育班。如今我已經是這教育班的校董事會主席,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會議,還要協助紅十字會和其他組織機構募捐。忙碌的工作讓我幾乎忘了什麼是憂慮。”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也曾經說過自己沒有時間去憂慮。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8個小時,如此繁重的工作居然沒讓丘吉爾感到憂慮和沉重,他說:“一個人太忙了,根本就不會有時間憂慮。”
發明汽車點火器的查爾斯·柯特林也有相同的感受。當時擔任通用汽車公司副總裁的柯特林先生主要負責世界知名的通用汽車研究公司,不久前才退休。說起自己剛剛入行的時候,因為太窮隻能租堆稻草的穀倉做實驗室,全家人的生活費用都來自於他太太教鋼琴賺來的1500美元。無奈之下他隻能用自己的人壽保險抵押借款借到了500美元。那段時間過去以後,很多人問過他是否曾經感覺憂慮,他的回答是:“或許當時我的妻子很憂慮,他總擔心自己的生活過不下去了,可是我絲毫不感到憂慮,因為一心沉浸在工作裏的我根本沒有時間去憂慮。”
偉大的科學家巴斯德也曾經說過自己隻“在圖書館和實驗室所找到的平靜”。這是為什麼呢,為何平靜會在那些地方出現呢?但凡埋頭工作的人一般都在圖書館或是實驗室裏進行,通常都不會有時間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