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不遇伯樂露不了手”——破除清高心態(4)(2 / 2)

所以人們常說,因為夢想才有作為,成功源自於作為。

文學家林語堂說過:“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為止。”夢想若是“視而不見”的人就是在折磨自己的人。因此,想想自己要什麼,無疑是在鞭策自己的做法。優秀的人主動了解自己需要做什麼,而非被動等待他人的提醒,他們擅長為自己規劃,並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有一點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自己的夢想如果放在組織平台上直接或間接地實現的話,那將是最好的對接結果,個人有了組織的平台那必是最好的互動支持。

展現自己,脫穎而出

溝通在管理當中,有時候不總應該是含蓄和內斂的,有時候敢言和直諫的精神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溝通方式。也許不少人認為這種方式太過直接,可是這方式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會起到作用。事實上,這種精神在管理溝通中,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現和肯定自己,很容易就可以達到溝通和成功的目的。

戰國時期,秦國在攻打趙國時沒花費幾天的時間就團團圍住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圍城的趙王一麵命令自己的將士堅守城池,另一麵派遣平原君去楚國請求救援。平原君此行幾乎慣性到了趙國的生死存亡,他感覺自己肩上的任務實在太重了,於是決定從自己數千名的門客中挑選二十名文武雙全的門客同自己一起前往楚國請求救援,並討論合縱抗秦之策。

平原君門下有一位門客,已經拜在平原君門下三年了始終沒有什麼動作,一直找不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平原君此行前往楚國,欲在自己的門客當中挑選最適合的人選,但挑來挑去,選了又選,隻湊夠了十九人,還有一個人選怎麼都沒有合適的。隻見毛遂主動站出來說:“我自願追隨平原君前往楚國,哪怕隻是湊個數!”

平原君看了看,發現是自己平常未曾注意到的毛遂,一開始他並不看好,隻好婉拒毛遂說:“你拜在我門下已經三年了,從未聽你做過什麼,也沒人說過你有什麼過人之處。但凡一個有才能的人都好比是錐子放在口袋裏一樣,錐尖無論如何都會顯露出來,人們就會因此而發現他的才能所在。可是你三年來一直都未曾露出你的本事,如何讓我信服呢?我又怎麼可能帶著你這麼個人去楚國完成如此大的一個使命呢?”

毛遂聽完並不生氣,他心平氣和地跟平原君解釋道:“您說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對。我和其他人不一樣,沒能像錐子一樣從自己的口袋裏露出自己的錐尖,是因為我從來沒有被人裝進口袋過。要是有人可以早點把我放在口袋裏的話,我這個錐子或許很快就可以露出我的錐尖了。我敢說,要是我有那樣的機會,我應該不止有錐尖露出口袋,整個錐子都像麥穗子一樣全部露出來。”

毛遂的一番話居然讓平原君感覺這個人確實氣度不凡,話說得也很中肯,很有道理,隨後答應毛遂作為自己的隨從,連夜趕往楚國。

到楚國時已是淩晨時分,平原君不願意浪費時間立即帶著自己的門客去覲見楚王,為的是盡快要和楚王商量出兵救趙的事宜。隻不過平原君的這次覲見似乎一開始就很不順利,從一早談到了中午都沒有太達到進展。平原君心裏非常召集,他的那些門客們自然也是心急如焚,一個個在台下跺腳、搖頭或埋怨,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隻有毛遂的心裏很清楚若是這麼糾纏下去隻會浪費最佳時機。既然時間不等人,毛遂決定開始行動。隻見他突然提劍,大踏步跨到台上,在盛氣淩人的楚王麵前絲毫沒有怯意。毛遂兩眼逼視楚王,在台上慷慨陳詞,申明大義,不但談到了兩國間的關係,還向楚王表明了楚國救援趙國的意義何在,可謂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凜然正氣的毛遂一下子讓楚王驚歎佩服,毛遂的分析也深深震撼了楚王的心。楚王終於被毛遂說服了,當日下午就與平原君締結了盟約。不久,楚王就派兵支援趙國,幫趙國擊退了秦國軍隊。

事後,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說:“毛遂果然是個人才啊!他有三寸不爛之舌,他的口才可抵萬軍啊,此前我居然沒有發現身邊有這樣的人才,這回要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能從此就不知道毛先生的才能了。”

這就是注明的毛遂自薦的故事,別總是被動的等待,有的時候主動推薦和展示自己,才是脫穎而出的機會。但凡有才幹的人,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在適當的時候展示自己,肯定自己是最有效地與他人溝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