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合作已經當今社會的一大主題,凡是組織都要考慮合作的問題。
不強調合作,一味我行我素的企業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競爭。曾經個人電腦市場老大的蘋果,一段時間後就被市場所冷落的原因就在於它過分地強調一枝獨秀。蘋果在當時來說總是推行“大無畏的精神”,缺少合作意識和資源互補的觀念,一切都由自己來完成。盡管個性化的產品曾在某一個時間段裏吸引了不少客戶,但始終不與國際標準兼容的這一點使它在市場上吃盡了苦頭。
個人也是如此,合作關係到了個人的成敗關鍵。愛迪生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大發明家,一生中有2000多項發明,平均13天一項。這幾項數字幾乎讓很多人難以相信,一個人的生命和精力總是有限的,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奇跡。盡管在很多人看來是奇跡,愛迪生卻做到了。到底他是怎麼做到的呢?這其中的奧秘就是在愛迪生的實驗室裏,他有三個相當得力的助手:一個是美國人奧特,他是個在機械方麵有很高技能和很強的特長的人,甚至比愛迪生還要強;第二個是英國人白契勒,雖然他平常總是沉默寡言,但他的腦子裏總是在思索一些古怪離奇的問題,常常給愛迪生以極大啟發;第三個是瑞士人克魯西,他最擅長的是繪圖,一旦拿到愛迪生的手稿,不論字跡多麼潦草,就能快速地畫出正式的機械圖……
重視自己,才能得到領導青睞
名利雙收,這是中國人最常說的一句話,仿佛名和利就像一對連體嬰兒一般,永遠都聯係在一起。
就個人而言,升遷是不是已經達到了“無能級”,還有沒有更大的可能去再造自己的潛能呢?自我心理的需求總是和升遷有關,雖然這一切都無法由自己說了算,還是最終取決於上級的考量。現實的情況往往和自己想象的有太大的距離,有時自己不認為自己應該沒有升遷的可能性,上級卻不這麼認為;有時自己認為自己的潛能還有進一步開發的可能性,但上級所看到的卻和自己不一樣。對於升遷,很多人都總是愛恨交加。在沒有給予機會的條件下,誰都不不會知道是否能把工作做好,沒有嚐試過誰都無法認定結果如何。有了機會興許就可以好好表現,至於潛能,或許真的是要“先潛後現”才行。
升遷在很多傳統視野裏的態度通常是這樣的:凡事不強求,但是自己的卻不會輕易放棄,一定會當仁不讓。隻不過這些事情自己是不會輕易說出口的,隻希望對方能主動想起。自己可以拒絕,但絕不袁旭上級視我為無物,要是那樣的話,就真沒麵子可言了。升遷固然重要,麵子來得更加重要。讓予他人不算什麼,但有沒有麵子更加重要,無論如何,要求他人尊重自己是必要的。這就是傳統的想法,要是沒有這些,自己就會感覺到缺少被尊重的感覺,有些讓人看不起的感覺在心裏萌生出來。
現代人愛做夢,尤其是工作上的升遷夢,夢中的內容難免會和“發財”有關。古往今來,很多現實的例子說明了升遷和發財總是聯係在一起的,這很難讓人不去相信升遷有可能給人們帶來名利雙收的結果,人們也就樂於去做這樣的夢了。
有想法,就希望能夠“心想事成”,要達成自己的想法,一般都有以下三個有效途徑。
第一,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除此以外還要為上級分憂。
兩者要兼顧才行,隻做到其中的一部分也是無法達成升遷的目的的。想象把時間都耗費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而無法騰出時間來和自己的上級好好溝通,在上級看來,隻會是個為了工作筋疲力盡的人,無力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樣的人又如何能升遷呢?一天到晚和自己的上級聊天溝通,卻沒按時按量地完成本職工作的人,隻會被周圍的同事和朋友視為“馬屁精”,這樣類型的員工上級也不會欣賞的。
總的說來,做不好工作的人卻總圍著上級的人,是典型的小人行徑,為君子所不齒。能做好工作卻不懂得如何替上司分憂分勞的人,是自絕於升遷的大道,這不能怪上級沒看到自己的潛能,是自己的錯必須自己承擔。
了解了“兼顧”重要性的人,除了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以外,還會讓上級放心、安心,最後演變成“賞識”,另外還能很好地為上級分擔憂愁,兩方麵工作兼顧得很好的人,上級自然會明白這樣的員工若是不得到重用就太可惜了,上司在賞識這類員工之餘,在不斷的交辦工作中信任感也在增強。和上級關係越來越親近,有了晉升的機會,上級自然會優先考慮和推薦這一類員工。
第二,理解上級的意圖,並盡力協助上級完成他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