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不遇伯樂露不了手”——破除清高心態(2)(2 / 3)

善於合作,才能露一小手

合作的道理如今很多人都明白,一個人能掌握的資源和信息總是有限,若是能同他人友好地合作,做到1+1>2的效果那合作的效力就凸顯了。合作實際上就是在利用他人手中的資源,再讓他人充分開發自我的能力和資源的過程。既然是要合作,就不能隻是低頭幹事,還要細細地挑選一下身邊哪些人更適合自己與他們合作。一味地埋頭苦幹在當今社會是很難有大作為的,通常是善於借助別人的力量推動自我發展的人,和那些懂得與他人合作的人才會出色地完成任務,而且效率更高。懂得怎麼安排自己任務的人往往都是懂得合作的人。

合作是個雙贏的方式,自我受益的同時,和自己合作的人也有受益。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場激烈的戰鬥過後,一名上尉雙腿負傷,一名小戰士眼睛負傷,兩人都因為受傷而掉隊了。上尉是認路的,但他腿受傷了之後行動不便,而小戰士行動自如,隻可惜眼睛傷了卻看不見。最終兩人決定合作一次,小戰士背著上尉,由小戰士走路,上尉負責指路,做小戰士的雙眼。兩天的時間後,兩人順利地趕上了大部隊。

另外還有另一個故事:

古時候,兄弟兩人各帶一隻行李箱出門。一路上,兄弟兩人都被重重的行李箱給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倆隻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以此反複數次之後還是覺得很累。後來,大哥想到了一個辦法,先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再把兩個重重的行李箱一前一後掛在扁擔上。兄弟兩個人輪流挑起膽子,反倒是比之前手提要輕鬆不少。

表麵上看,兩個故事沒太多的聯係,但認真去看看就會發現本質上兩個故事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故事當中的小戰士和弟弟是那麼的幸運,但更幸運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他們先是幫助了前者,與此同時也幫助自己走出了困境。

在一個組織裏,一個人獨當一麵總有各種各樣的困難。為了規避各種風險,組織不會輕易讓一個人說了算,必然會選擇多人的合作。給大家舉一個創維集團的例子,或許能讓大家更清晰地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創維在發展的初期,黃宏生一度是一人當家,上個世紀的90年代,他讓陸強華一個人跑關係跑市場,那個年代倒也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家用電器行業在那個年代還是個高利潤的行業。隻是到了這個世紀,電器行業進入了微利時代,還是這樣做市場,成本就太高了。因此他和陸強華的矛盾越來越激化,直接造成了後者的出走。陸強華在出走時帶走了150名左右的員工,一時間讓黃宏生手上的營銷人員捉襟見肘了,創維集團的營銷中心元氣大傷,這也算是創維發展曆程中一件很大的事件。

當然,創維不會因為陸強華的出走而就此倒下。黃宏生馬上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了自己的策略。他先是將100多位新晉的大學生充實到品牌策劃部及各地辦事處,再和一批新型的經銷商建立戰略性合作夥伴關係,黃宏生的目的是希望依靠廣泛的社會資源來構建創維的營銷網絡。他的計劃是通過和一個經理人共同成長的平台,依靠不同類型的人才合作來完成創維企業市場網絡的構建,從而推進創維的快速發展。為了做到這一點,黃宏生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全球範圍內尋找人才。

這一次黃宏生有了大動作,先是斥資8700萬元引進高端彩電的生產、管理模式,再以股權贈予的優惠條件來吸引國際上光學領域的一流專家——日本鬆下集團的老工程師池內宏造,還親自為他量身打造了創維光電科技公司,著力研發創維健康背投彩電和數碼相機等市場熱銷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創維研發中心集中了大量國內外優秀的家電行業的專家,他們的存在保證了創維集團在技術研發方麵始終在國內市場處於優先地位。2004年,黃宏生因諸多原因被帶走調查,此時的創維公司以以張學斌為核心的管理團隊站出來暫時管理創維集團,保證創維集團的順利發展,也給消費者塑造了一個更穩健、更具想象空間的新創維。

黃宏生總結說,個人英雄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了,工業化時代的企業或是組織都必須依靠團隊合作發展。

員工和員工的關係如此,在市場上組織和組織的關係也是這樣,競爭固然重要,合作比競爭更值得重視。

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是當今世界兩大最著名的飲料生產企業,兩家企業之所以這麼多年能共存,正是因為雙方都認識到快餐和飲料之間協同消費的關係,盡管兩家公司的經營方式有所不同。不過,兩者的不同也造成了結果的不同,顯而易見的是,可口可樂的發展要遠遠超過了百事可樂。百事可樂的方式是並購快餐業的方式,從快餐行業的經營當中盈利,簡單說就是百事可樂投入了相當的人力物力做起了餐飲;可口可樂的方式有很大的區別,它的方式主要是結盟快餐業的方式,於是在很多著名的餐飲公司裏都可以看到可口可樂的蹤影,消費者在消費快餐的同時,也在消費著可口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