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不出問題少不了我”——破除等靠心態(2)(1 / 3)

濰坊教育學院院辦主任劉超榮教授曾著文指出:“工作態度關係到執行力的質量。”他在文中用了學校裏的兩個例子詳細分析描述了這個道理。曾經學校發生過兩件事,一件事是迎新生工作。學院詳細安排了以後,各個院係的領導和教師思想上都十分重視,他們把握著迎新生各項工作的細節,做了詳細的計劃,安排該怎麼做,怎麼做才好,一項項幾乎都落到了實處。應該說,在迎新生這項工作上,全院的教職工都本著積極服務的精神,爭取一絲不苟,迎新生工作結束以後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好評。這件事證明有了端正的工作態度,無論怎麼做執行力的效果都很有效。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新生軍訓,正因為大家的工作態度存在著“差不多”、的思想,結果第一天工作就在執行計劃上出現了問題。前後兩件事情說明,同樣的一批人,同樣的對象,但是工作態度迥然不同,工作的效果就有了非常大的差別,工作態度積極的話才會有很強的執行力,反之則難以成功。

劉教授的文章已經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在同一家公司做相同的工作,多年以後,有些人不斷地晉升,擔任了公司中的重要職務,但有些人卻仍然碌碌無為,甚至有人已經被炒了魷魚。下麵再說個故事,或許能從另一個側麵說明劉教授說的這個道理。

有兩個從名牌大學同時畢業的學生——李迪和董林,也應聘到了同一家公司工作。兩人在入職後都認為自己會被公司重用,或是被安排到重要崗位。結果不那麼盡如人意,他們都成為了公司裏最不起眼的崗位上的一名普通職員。於是,他們開始抱怨老板不重視自己,沒有重用他們,不過兩個人的想法並不完全不同。李迪從一開始就準備跳槽,他打心眼裏就不喜歡這份工作,他開始消極怠工,總是缺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工作上一點起色都沒有。董林與之不同的地方在於,盡管心裏也有不快,卻仍然安心工作,還在工作中創造了可喜的業績,獲得了公司和老板的認可。不久,董林就被調到了重要部門,而李迪卻被老板炒了魷魚了。

兩人的結果說明了,盡管在相同的環境下,工作態度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未來。不管是什麼時候,消極應付工作,結果隻會是碌碌無為,而換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的話,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業績,還能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對待工作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執行力的強弱。如果總是以一副消極被動的模樣去麵對工作的話,就很難有很高校的執行力,也就很難把工作做好。

總之,不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不論工作的目的和成果是什麼,工作態度都會最終影響工作的成效,這是任何工作中都存在的共性。良好的工作態度是保證每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所以說,在工作中的人們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時時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認認真真對待自己的工作,盡自己所能去為公司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別認為良好的心態隻對公司有幫助,對於個人也有很強的推動力,公司的進步和個人的進步是相互促進的,一般情況下,公司業務有了進展,自己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充實,自己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這裏說到的執行力並不簡單的是一種工具,它強調的是正確的工作態度。

前中國國足主教練米盧就說過:“態度決定一切。”可見,執行力來自於正確的工作態度,若沒有良好的心態,何來執行力?

一家展會公司項目的負責人麥先生,在他還是剛進公司的員工的時候,做的工作還是最基礎的工作,他必須在短時間內熟悉公司整個工作流程,這通常需要一個過程。眾所周知,展會業的工作內容和流程的籌備期一般都比較長,而且工作內容也相對繁雜瑣碎,不論是誰,剛進這個行業都必須經曆這個過程才會熟練掌握工作流程,最終才能成功地舉辦一個項目的展會。通常在展會的準備階段,展會公司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了宣傳、招商、租借場地和反複確認等等程序。在這些流程當中,細節問題是最不容忽視的,尤其是要不斷地打電話給參展商溝通和確認方麵。

盡管說起來,給客戶打電話這件事很簡單,但要把工作給做好卻一點都不輕鬆。麥先生後來發現自己所在的公司有一位新入職的員工慢慢地就受不了這份工作了,開始隻是繁衍了事,或者就是開始“搗漿糊”。當麥先生為他找全了所有客戶的名單以後,讓他一個個地給其他公司推薦自己公司所舉辦的展會,了解一下客戶對這個展會的態度的時候,他總是做事虎頭蛇尾。一開始打電話打得很賣力,幾個電話打完他就開始偷懶了。到了最後,麥先生發現,但凡第一遍沒打通的電話,或是暫時無人接聽的客戶公司,這個員工都不願意再打一遍了,隨即就向麥先生報告說“上麵這些客戶公司都沒有意願參加本次展會。”這工作態度實在是太過敷衍。此等工作態度要是蔓延開來會給公司帶來多大的損失啊,這實在不敢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