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的話,是不是就說明任何人都要抱著習慣性樂觀的心態麵對所有的困難呢?當然不是。生命總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所以不論是誰都要積極地去麵對,消極麵對總不是正確的態度。換句話說,自己麵前的那些問題自己必須重視起來,而不能因此而憂心忡忡。那什麼是重視,什麼是憂慮呢?簡單地說,就比如一個要通過交通擁擠的紐約市街區的人,如果一旦自己的關注點放在了這件事情上,就一定不會感覺害怕。所謂的關注點指的是自己認識到問題出在哪裏,坦然地去采用各種辦法去解決它,要是隻是一味地憂心忡忡的話,那真就像個瘋子。
每個人都會麵臨一些很嚴峻的問題,與此同時,他還能在自己的衣襟上插上花大步向前走。羅維爾·湯馬斯就是這樣一個人。
羅維爾·湯馬斯是個很優秀的演員,他曾經主演過一部著名電影,這是一部有關於艾倫貝和勞倫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征的電影。一開始,他和幾個助手在幾個戰爭遺址上拍攝了一些關於戰爭的鏡頭,他們力圖用電影的方式全麵地記錄勞倫斯和他麾下的那支多姿多彩的阿拉伯軍隊在戰場上所發生的一切,同時還希望記錄了艾倫貝征服聖地的經過。整部電影中有一篇貫穿於全片的著名演講——“巴勒斯坦的艾倫貝和阿拉伯的勞倫斯”,它幾乎轟動了整個倫敦和全世界,就連倫敦的歌劇節也因此而推遲了6周,這麼做隻不過是為了讓他可以繼續以便利用卡爾文花園皇家歌劇院這個非常完美的舞台繼續講述這些冒險故事,保證影片繼續放映。在倫敦獲大獲成功後,湯馬斯開始了他的周遊世界的計劃。完成了自己的旅遊計劃後,他又開始準備自己的新片子,兩年以後,他開始準備自己的另一部關於在印度和阿富汗的生活紀錄片。
很不幸的是,不久以後的連續幾次讓人難以置信的打擊之後,他發現自己居然已經破產了。那個時候的他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不得已隻能在街頭小店吃很便宜的東西。想想如果當時蘇格蘭著名畫家詹姆士·麥克貝不在他的生活中出現,且借給湯馬斯錢的話,即便是街邊最便宜的東西估計他也吃不了多長時間。
就在羅維爾·湯馬斯背負巨大債務,同時處在巨大的失望情緒中的時候,他並未感到憂慮,反倒是很關切此時。湯馬斯知道,如果自己被黴運擊垮的話,就不會有人看得起他了,畢竟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何況他人,更別提他的債權人會怎麼看他。每天早上他出門之前,都要在自己的衣襟上別上一朵鮮花,再昂首走上牛津街頭。那是他自己激勵自己的方式,是他自己讓自己的的內心積極而勇敢,沒有在巨大的挫折麵前倒下。挫折在他眼裏雖然帶給他的生活無盡的痛苦,但這怎麼算起來都是整件事情其中的一個部分,是每個人要到達頂峰必須經過的訓練。
人的身體和能量都會受到精神狀態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時常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哈德菲曾在他的《力量心理學》那本僅有54頁的小冊子中描述了這種情況。他說道:“我請來了三個人,以測試心理受生理的影響。我們采用了握力計來測量。”
在他的要求下,他們要在三種不同的情況下竭盡全力抓緊握力計。正常情況下,他們的握力表現為101磅。第二次實驗時,他們則處於催眠狀態,而且在實驗之前告知他們本人處於虛弱狀態,這個時候的握力表現要查了很多,僅僅隻有29磅,這幾乎還不到清醒狀態下的1/3。
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
前麵提到過,態度決定一切,執行力來自於態度,同時它也是員工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務的重要保證。既然執行力源於態度,那麼對於個人來說,要增強個人的執行力,就必須重視兩方麵的因素——個人能力和工作態度,能力是基本的保證,態度才是關鍵因素。從這一點上看,執行者端正了自己的工作態度後,才能提升自己的執行力。
簡單說,提升執行力其實就是端正態度問題,態度是執行力提升的基本要素。有一點很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在評價中國人的時候,總說中國人是充滿智慧的,卻很少有人說中國人的工作態度好。不得不說這是件很值得琢磨的事情。來看看其他國家的人吧。先說說德國人,德國人在工作中給人的印象是極少說“差不多”、“還可以”、“說得過去”、“馬馬虎虎”這些詞語,這是因為德國人認為這些詞語總讓人感到羞恥。再來看看中國人,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已經習慣了這些詞語,且不以為然呢?這就是中國人和德國人工作態度上的區別,不同的工作態度導致了不同程度的執行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