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不走捷徑辦不成事”——破除投機心態(2)(2 / 3)

一天,兩家公司同時接到了一個消息,說是在赤道附近有一個島,島上的居民數量很大。於是,兩家公司都以最快的速度派了推銷員到島上開拓市場考察。

兩家公司的推銷員幾乎同時登上了海島,不久他們發現了一個共同的事實:這是個封閉的海島,平常與大陸上的居民往來並不頻繁,他們祖祖輩輩都以打魚為生。因此,這島上的居民衣著都十分樸素,平常也不穿鞋,總打赤腳。

A公司的推銷員先觀察到了這種情況,心裏頓時涼了半截。他心裏盤算著,島上的居民平常連鞋子都不穿,又怎麼可能去買他們公司的鞋呢?要向這些人推銷他們公司的鞋,不就和向禿子推銷梳子一樣嗎?想到這,他頭也不回地乘船離開了海島。他返回公司後,就交上了一份詳細的考察報告:“這個海島上的人都沒有穿鞋的習慣,根本不可能在那裏開拓公司的市場。”

B公司的推銷員與A公司推銷員相同的是都發現了島上的人都不穿鞋,但他的反應與A公司的推銷員大有不同。他知道了島內的居民都沒有穿鞋的習慣了之後,心裏一陣竊喜,他明白這個海島是最好的市場。在他看來,島上的人現在不穿鞋不等於永遠不穿鞋,隻要他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與大陸居民的來往密切了之後,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會跟著慢慢改變的,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之下,他們也會漸漸開始穿鞋的。於是他決定留在島上,想方設法地為自己的公司開拓起市場。

下定了決心之後,B公司的推銷員就在島上挨家挨戶地為自己的公司做宣傳,宣傳穿鞋的好處,還給當地的居民送上了部分的樣品鞋。當地人穿上了他帶來的鞋子後,感覺比從前赤腳走路要舒服多了,走路也再不用擔心紮腳了。第一批體驗過穿鞋好處的島內居民開始一傳十,十傳百地奔走相告,向島上的其他居民宣傳穿鞋的好處。

一段時間以後,這位推銷員還細心地發現,這海島上的居民常年不穿鞋,腳型起了大的變化,都和普通人有不少不同。根據這些特點,這位推銷員給自己的公司提交了一份周全的調查報告。公司接到他的報告後,根據島上居民的腳型特點,特地製作了一批尺寸特殊的鞋子送到海島上,結果這些鞋很受島內居民歡迎,很快便銷售一空。緊接著,公司又運來了第二批鞋、第三批鞋……在這位推銷員的工作下,B公司在海島上的市場終於開拓起來了。

這是個說明執行力重要性的典型案例。A公司之所以失敗了就在於推銷員的消極心理,缺少執行力的推銷員沒給A公司帶來可喜的商機,相比之下,B公司推銷員的執行力給公司帶來了成功,他的做法中具備了執行最基本的要素,即積極的心態和堅定的執行能力。

從行為上講,影響其的主要因素在於心態,人的心理活動變化會引起行為上的轉變,可以說行為的每一步都是源於心理上的變化。因此,有一個良好積極的心態,勢必會帶給行動上積極的精神動力。同時,不同的心態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就拿上麵提到的那個例子來說,兩個推銷員一起上島,同時發現島民都有打赤腳的習慣,隻是知道這結果後他們的心態並不相同,A公司的推銷員灰心失望,主動退縮;而B公司的推銷員卻滿懷信心,獲得了意外的成功。

兩人的心態迥異具體表現在A公司的推銷員認為在島上開拓市場幾乎不太可能,B公司的推銷員卻不這麼想,認為隻要努力就可能打開海島的市場。兩人在麵對同一個事件時所表現出的行為的差異,最終還是源自於兩個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曾把積極的心態視為成功的黃金法則,他說過:“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這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距,這種小的差異就是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距是成功與失敗。”現實中,之所以很多人難以成功,追根究底就因為敗在了自己消極的心態和觀念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