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已經說了很多關於“差不多”的危害,很明顯執行和落實必須到位才行,否則就會感受到“差不多”所帶來的巨大危機。在工作當中執行到位,就必須是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去執行,隻在企業或組織當中遵守各項製度和標準,盡心盡力地完成工作任務。因此,工作中杜絕杜絕“差不多”的心態,如果在工作中每個人都能做到“一點不差”,那麼所有這個單位才會因為每一分子都是出色地完成工作而產生巨大的凝聚力。要是大家都習慣於“差不多”,企業或是組織就容易被這塊絆腳石絆住前進的步伐,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一家企業為了提升自身的生產力,特地引進了德國的設備。就在安裝設備調試的過程中技術員擰歪了一個螺紋,不過緊固度沒啥問題,總的來說效果並沒有太多受到影響。這個企業的工程師也就不以為然,認為隻要不影響設備運轉,實在不必在意這顆螺紋是否歪了點,甚至還認為這世界上也就不存在完全擰地一絲不差的六角螺紋,所以這設備也就差不多就行了。可是,負責安裝驗收的德國工程師發現了這一粒沒有擰緊的歪螺紋,他堅決要求把那粒歪螺紋擰出來再重新擰緊。他的理由是:“再擰一次並不是件難事,那大家為什麼不做呢?一粒六角螺紋擰歪了,完全是因為在安裝的時候沒有按照規範標準進行操作。”
結果調查發現確實是安裝工人覺得差不多就行,沒有按照操作標準嚴格執行安裝。根據技術操作標準的要求,擰這些大螺紋需要兩個人一起完成,其中一個人固定扳手,另一個人擰螺紋。但在操作的時候,操作工人認為,兩個人能擰的一個人也能操作,既然結果差不多的話,那何必再多找一個人呢,一個人就可以了。所以操作工在擰這粒螺紋隻有一個人操作,另一個人休息。
喜歡在工作中把“差不多”掛在嘴邊的人,都是以這種心態去完成工作的,那顯而易見這樣的工作結果必然會出問題,但凡出了問題後,他們就開始給自己找各種借口逃避責任。就像上麵說到的那個操作工,他的失誤被德國工程師發現之後,就說了:“不就是擰歪了一粒螺紋一點點嗎?這又不影響整個機器的運轉!”他還說:“報表裏的數字也也就錯了一個嗎,誰能保證一個錯誤都沒有嗎?我保證下次不犯相同的錯誤就好了。”像這樣的話他說得太多了。
說實話,人們在工作中所犯下的錯誤,並非因為技術、設備、流程和理念等等原因造成的,而是缺乏一種盡心盡力把工作落實到位的執著精神。工作當中如果能夠精益求精,注意每個細節的話,外加自己有高度的責任心,就會告別“差不多先生”的名號,不再隻滿足於“差不多”,工作就會真正執行到位。
健康的執行心態破除投機心態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總裁傑克·韋爾奇在回答如何成功的時候,提到:“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的、堅定的想法,隻要你不停地重複它,終會使之變成現實。”這個回答很明顯是解釋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他的話裏透露出的是一種健康的心態。事實確實如此他所說的那種,有健康的執行心態才有健康的行為,健康的心態是決定行動成功的首要因素。
應該說,心態決定狀態。在執行某項具體的任務過程中,心態不同,執行以後所產生的結果也迥然不同。一般來說,隻有擁有健康的心態,才能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準確地執行,與此同時有效提升自身執行力。
下麵舉個具體的例子,大家就會弄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
A公司和B公司是有兩家鞋業企業。兩個公司為了開拓更大的市場,都紛紛往世界各地派出了一大批推銷員。這些推銷員在不同的地區不辭辛苦,積極地搜集該地區人們對鞋子的需求信息,整理分析後源源不斷地反饋到自己的公司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