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麵料知識
一、紡織纖維的來源及分類
1.天然纖維
根據來源或組成纖維的成分,天然纖維又可分為植物纖維和動物纖維。可以直接紡織的纖維有棉纖維、絲纖維、毛纖維、麻纖維等。
2.化學纖維
化學纖維是通過化學方法加工製造的纖維,如粘膠纖維、醋酯纖維、滌綸纖維等。化學纖維也可根據原料來源及處理方法的不同,分為人造纖維(或稱再生纖維)和合成纖維。
人造纖維取自含天然纖維素或蛋白質的物質,如木材、甘蔗的渣、牛奶、大豆、花生等,經過化學處理及機械加工而製成。
合成纖維是以石油、天然氣、煤中分離出有機化合物為原料單體,用人工聚合成可供紡絲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再經紡絲和後期加工而製成的纖維。
二、紡織纖維應具備的基本性能
1.一定的機械強韌性能
纖維必須能承受一定的拉力、扭曲、摩擦等外力的反複作用。從纖維到服裝要經過多種工序加工,即纖維—紡成紗或線—織造成白坯布—練、漂、染、整理加工成服裝麵料—裁剪、縫紉、整燙成服裝—折疊、包裝。在這些加工過程中,纖維經受了反複拉伸、扭曲、摩擦等外力作用,如果纖維不能承受這些外力作用,在紡紗、織造過程中就會碰到困難,製作的衣服也不耐穿。
2.一定的細度、長度,並能互相抱合
纖維的細度、長度與紡織加工有著密切關係。一般長度與細度之比愈大,愈容易撚合成紗,紗的質量也愈好,織造成布的性能也愈好;纖維愈細,麵料愈薄,手感愈柔軟;纖維愈長,紗線愈光潔,織造成的麵料愈光滑平整。
3.一定的彈性和可塑性
彈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變形,外力去除後又能恢複原狀的性能。可塑性是指在濕熱條件下,能任意變形,且固定下來的性能。這兩種性能是纖維加工成紗線與織物以及縫製成服裝等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4.必須是熱的不良導體
熱的不良導體具有隔熱性,服裝的功用之一是禦寒保暖,服裝的保暖雖和服裝款式、麵料的組織結構、厚薄程度、紗線結構有關,但也決定於纖維本身的熱學性能。
5.一定的吸濕性和通透性
纖維吸濕性指纖維在空氣中吸收水蒸氣(水分子)的能力,它與纖維的分子結構直接相關。纖維大分子中含有親水性基團愈多,基團的極性愈強,則吸濕性愈強;纖維分子間排列空隙愈大,吸濕性愈強。
6.一定的化學穩定性
纖維紡製成麵料要接觸許多化學物質,縫製成服裝之後,穿在身上也會接觸汗脂、二氧化碳,洗滌時又會經受肥皂等酸、堿溶液作用,這些都要求纖維具有相對的化學穩定性。國家對紡織纖維材料的基本特性有統一的標準,不符合標準的紡織纖維不能作為服裝麵料。
三、常用紡織纖維介紹
1.棉纖維
棉纖維屬植物種子上的纖維,又稱棉花,是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約占纖維總量的50%左右。棉纖維織物適宜縫製各類服裝,有吸濕、透氣、柔軟、保暖等優點。
棉纖維的可紡性能主要決定於棉纖維的長度與細度,愈長愈細的棉纖維紡的紗愈細。
棉纖維的分子上都有親水性的極性基團羥基,所以,棉纖維具有較強的吸濕能力。
棉纖維與多種化學藥劑起作用,對酸的抵抗力極差,棉纖維易被分解,強力下降,伸長性能減弱,彈性變差,最終喪失使用價值。
2.麻纖維
麻纖維是從各種麻類植物中取得的纖維,麻纖維是人類最早用來做衣服的紡織原料之一,用麻製織的夏布為中國的傳統品種,是性能優良的夏天服裝材料。
麻強力很高,伸長較小,剛性比較大,吸濕和散濕較快,可紡性能較好,能紡製較細的紗線,織造細布,做成衣服後穿著挺括,吸汗、不貼身,透氣、涼爽,是夏季服裝的良好材料。
3.羊毛纖維
人類利用羊毛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羊毛纖維是人類在紡織史上最早利用的紡織纖維之一。
羊毛纖維柔軟而富有彈性,有天然形成的波浪形卷曲,有較好的可紡性。羊毛織物手感豐滿,保暖性好,穿著舒適。作為紡織原料的羊毛,主要指綿羊毛,其他還有安哥拉山羊毛,也稱馬海毛。
山羊絨,指山羊體上取得的絨毛,是一種貴重的紡織原料,山羊絨具有細、輕、柔軟、保暖性好等優良特性,主要用於純紡或與細羊毛混紡,製作羊絨衫、羊絨花呢、羊絨大衣呢等高檔貴重紡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