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如明星般完成了中國首秀,也掀起了新一輪“造神”旋風。在北京的一場見麵會,他的出場令門票被炒到1999元。
不過,“鋼鐵俠”在中國收獲的不僅是掌聲,也有來自鐵杆粉絲的“臭雞蛋”。4月20日的北京車展現場,31名特斯拉“準車主”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維權,23名車主還委托律師起草了律師函,指稱特斯拉違背承諾擅自單方麵改變交車順序,涉嫌欺詐。
這或許正是特斯拉的現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一年來,特斯拉對中國戰略的調整以及人事爭鬥等亂象背後,“人”的因素正成為特斯拉中國的致緩劑。
“美國人做事隻能從1到2”
一個多月前,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鄭順景突然宣布離職,引來諸多猜測。體形微胖的鄭順景曾供職於賓利中國,可謂是特斯拉進軍中國的第一張“名片”。而外界對其的了解,多源自社交網絡上他在特斯拉北京體驗店與各種“高級來訪者”的合影。
2013年3月,履新中國區總經理一職的鄭順景麵臨的首要任務就是:從零開始,快速拓展一個巨大但未知的市場。
兩個月後,鄭順景在賓利的前同事沈琪受邀加入特斯拉中國團隊,此後半年時間裏,特斯拉中國陸續建立起一支10多人的銷售團隊,成員均來自捷豹、路虎、寶馬、法拉利、聯想和路易威登等知名公司,而鄭順景無疑是小組的核心。
盡管直到2013年底特斯拉才製定了在中國市場上的清晰售價、配置和售後政策,但車輛零售在此前早已啟動——特斯拉在北京芳草地的體驗店落成並從8月開始接受訂單。
當時,外界對電動汽車仍普遍存在基礎誤解,比如續航裏程不夠用、電池不安全等。
而且,潛在購買者也很難接受存在過多未知條款的訂購合同。
這些問題並非銷售團隊所能解決。然而,當鄭順景向總部遞交有關市場、政府關係、商務拓展、電網設置等一係列職位的招聘需求後,卻沒有得到總部的認可與回音。特斯拉在中國當時也沒有任何市場預算。“當時美國總部和馬斯克對中國市場還沒什麼把握,”知情人士透露,“美國人做事不會從1到3,隻能從1到2,不會一下子來個長期規劃。”
因此在事實上,這支銷售團隊不僅負責零售、售後輔導、售後服務中心,以及金融和保險等具體和銷售有關的事務,同時也負責了政府關係、充電站建設和市場推廣。
“蘋果的人”來了
2013年11月,主管銷售的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喬治·布蘭肯希普離職。喬治是北京芳草地體驗店選址的直接拍板人,也是鄭順景的直接彙報對象。
接替者是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傑羅姆·吉倫。他曾負責特斯拉經典車型Model S的整體推動,頗受馬斯克器重,也是特斯拉內部“事實上的二號人物”。
就在人員交替的當月,在一次與美國總部的例會上,傑羅姆告訴鄭順景:一位名叫吳碧瑄的女士將出任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和中國區負責人,今後鄭順景向吳碧瑄彙報工作。這意味著,吳碧瑄取代了鄭順景成了特斯拉在中國的最高業務負責人。
這並不令人意外。香港人鄭順景生於斯長於斯,雖然擁有豐富的豪車銷售經驗,但缺乏在美國的受教育和工作經曆。而吳碧瑄自幼來到美國,就讀於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先後供職於麥肯錫、摩托羅拉和蘋果。“吳碧瑄是跨國公司總部信任的那一類人。”上述知情人士說。吳碧瑄履職後,每次與美國總部的例會,就隻有吳一人參加。
自2013年底開始,特斯拉進入了在中國快速擴張的時期,人員規模從10多人猛增至100多人。而這也成為吳碧瑄“收權”的過程——數十名“蘋果的人”陸續加入。此前,鄭順景用一個銷售團隊“代管”的充電、交車、市場、客戶服務、政府關係和行政運營等事務,全部交給了新到崗的同事,而這些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無一例外都直接向吳碧瑄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