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資本輸出和文化輸出 1(3 / 3)

新航路開辟以來,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隨著三桅風帆船大量輸入歐洲,並迅速引起歐洲人的尊崇並占據了廣大的市場。由於遠洋貿易的局限,中國的商品在歐洲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麵,直到華夏帝國建立之後,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

冰清玉潔、極其衛生的中國白色瓷質餐具讓全歐洲為之傾倒,歐洲人視之為“白色黃金”。高檔瓷器在歐洲宮廷被視為珍玩,隻有在西班牙和法國等大國的宮廷裏才能見到較多的瓷器。而貴族家庭均以擺設瓷器來附庸風雅,炫耀地位。

中國熱的流行方興未艾,華夏帝國橫空出世。萬噸遠洋巨輪開始將大量的工業化的中國瓷器輸往歐洲,來了一個大傾銷。按照周垣的說法,“要讓歐洲人民都擁有一件精美的中國瓷器。在宣揚中國富有的同時,同時宣傳中國文化。讓所有的歐洲人都知道,隻有中國人才是最棒的。”

據統計,僅僅在17世紀中葉到末期的50年時間,有6000萬件以上的瓷器被歐洲人購買。

隨著貿易的進一步擴大,除了傳統的商品瓷器、茶葉絲綢之外,海量的現代工業品進一步的銷往歐洲。

大量的貴金屬包括黃金和白銀流往華夏帝國,形成了天量的貿易逆差,歐洲各國的財政紛紛感到拮據。一些感到危機的歐洲政府,開始呼籲抵製中國貨,並開始山寨中國產品。但高精尖的技術比如內燃機、電話機、青黴素等他們山寨不來,於是紛紛加速仿製中國瓷,減緩人們對中國瓷器的依賴。

其實,早在馬可波羅來中國之前,中國的一些低端製瓷技藝就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但歐洲人的生產水準始終處於初級階段,隻能生產一些低端的陶瓷。

馬可波羅遊記當中宣揚瓷器的精美和好處,推動了歐洲人仿製瓷器的熱情,其中尤以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法蘭西斯科最是瘋狂。16世紀中後期,美第奇家族便在佛羅倫薩的鮑博利公園建造磁窯,試驗模仿中國瓷器。雖然美第奇家族模仿的中國瓷器從造型、釉色上看已經十分逼真,但由於試製困難重重,又花費巨大的財力,法蘭西斯科去世後,美第奇陶瓷生產才停止下來。

在意大利人模仿中國瓷器的同時,歐洲的其他國家諸如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等也紛紛跟上,開窯建廠,繼續模仿,試圖打開中國瓷器生產的秘密。

為了獲取中國瓷器生產的情報,歐洲國家還紛紛派出間諜前往中國。這些商業間諜紛紛偽裝成傳教士、商人或者駐外使節來到中國,企圖利用傳教、貿易等名義,從中國竊取經濟情報和技術情報。

1645年秋,華夏帝國反間諜局逮捕了景德鎮一個陶工聖會的牧師、法國傳教士昂特雷柯萊。經過審訊,昂特雷柯萊交代了他的罪行,並承認像他這樣的間諜,在中國還很多。

昂特雷柯萊在與景德鎮陶工交往過程當中,獲得了他們的信任,從而獲得更多的瓷器生產的秘密。但他沒有想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被華夏帝國反間諜局盯得死死的。昂特雷柯萊將景德鎮瓷器的燒製過程,密寫在三封信裏麵,準備發往歐洲的時候,被當場查獲。現場繳獲的還有昂特雷柯萊寄往歐洲的景德鎮的瓷器原料白不子與高嶺土樣本。

昂特雷柯萊在他的信中寫道:“一種非常美麗的藍花在一些時間後出現在瓷器上。瓷胎看起來非常潔白,當繪上彩料時,其色調呈淡黑色,等其幹燥後,再罩以釉,彩料似乎完全消失掉,埋藏在釉下麵了。但是通過焙燒,彩料變成幽靚的藍色來。這差不多像在太陽的照耀下蝴蝶變得美麗漂亮的情形一般。色彩繽紛,賞心悅目。”

按照昂特雷柯萊提供的線索,華夏帝國反間諜局還逮捕了旅居華夏帝國的法國前國王路易十三的弟弟、奧爾良大公和他的手下蓋塔爾,並將這兩個間諜秘密流放到伊利安島,就給卡托加管理局嚴加看管。而昂特雷柯萊則被送入瑙魯島去開采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