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高原戰事 9(3 / 3)

西邊的天空上,白雲放出七彩。眾人皆驚呼老人已經受到西方的接引,好好幸福。如果沒有一番很深的修行,想受到天界的青睞,顯然是不可能的。即便如此,天葬的程序一點也不能少。就好像你有蓋世之才,但沒有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你永遠都不可能登堂入室。

三天之後,便是黃道吉日。

黎明時分,天上還是滿天星鬥。多不丹和運屍人背上老人的屍體,在家屬的簇擁之下,來到陳唐天葬院。他們必須在黎明之前,將屍體運到天葬台,整個過程一口氣,沿途未作任何休息。

天葬院中間是用鵝卵石鋪砌而成的葬屍池,池北邊是60厘米高的天葬台。

天葬台呈長方形,東西朝向,由一塊塊厚實的長條形方正花崗石毛坯壘成,西側有一根碗口粗的石柱,石柱上係著一條哈達,是固定死者頭顱之用。東側並列著兩塊高出天葬台基座約50厘米的大石頭,其中一塊石頭上還置有一把斧子,西側山坡上散放著尖刀、利刃之類,是天葬師行天葬時用的工具,開葬台上血跡斑斑,透著幾分陰森。

在天葬院南門外,還豎立一根約10餘米高的經幡旗杆,上邊有骷髏骨雕塑,頂部懸掛著很多褪了色的經幡。

女性家眷被安排離開,這是為了避免親人傷心流淚,從而影響死者的靈魂進入中陰。當然,在這個莊嚴肅穆的宗教儀式上,也不歡迎外來參觀者。內地的看客很多是不受歡迎的。受物欲的影響,內地的出殯儀式多是為了顯擺,如果不足夠隆重,則事主顯得很沒有麵子。所以即使人家有些窮困潦倒,借錢也要把喪事辦得隆重一些。

用於煨桑的方枝柏的細枝和葉早已準備好。多布丹口誦六字真言,用隨身攜帶的幹牛糞點燃鬆柏枝,靄藹煙霧騰空而起,眾人在已經燃起的煨桑堆上加鬆枝、柏枝、桑麵糍粑等物,順便獻酒灑漿,跪拜叩首,添嘛呢箭杆,再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煙火揮灑三次。點燃桑煙是鋪上五彩路,恭請空行母到天葬台,屍體作為供品,敬獻諸神,祈禱贖去逝者在世時的罪孽,請諸神把其靈魂帶到天界。

作為一種祭天地諸神的儀式,桑煙不僅用於天葬,在方圓25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幾乎所有的部落,都在自家的院子中央或者屋頂緊靠著大山的地方,備有桑爐。

每逢重大節日,山南地區的夏爾巴族會起個大早,煨桑祭神,素以第一個去煨桑的人為榮。這一點和中原地區的很多寺廟流行燒第一炷香,十分類似。所不同的是,中原地區燒一炷香的很多是暴發戶,敬神的成分不多,顯擺的心態倒是很常見。

煨桑產生的煙霧彌漫在草原或者山野林間,即使是普通人也感到十分舒適,山神或者佛祖也感到很高興,於是就會降幅給孝敬他的人們。當然,你如果不心誠,也可能受到懲罰,那隻能怨你自己。

多不丹享受著哈姆酋長給的點心,酥油茶和青稞酒,一臉的心滿意足,現在,他需要等桑煙把就應高山上的鷲鷹召喚過來。

煨桑在敬神的同時,還能驅趕不幹不淨的東西。

夏爾巴人在搬進新房之前,要先用桑煙來熏,新買的衣物在沒穿之前,也要用桑煙熏。參加葬禮回來,更要在屋裏也要點上一支桑煙。佛經上說,神靈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隻要聞到桑煙之香味便宛如赴宴。所以僧俗民眾總是到寺院、山頂煨桑祭神,給神靈以美味,給自己以精神解脫。

眾人一起念誦,“今以熏香普賢供品雲,供施上師本尊佛菩薩,勇士空行母及護法神,財神戰神土地神藏主,守舍保護神及諸凶猛,是故外器內情大清淨,所欲妙供無盡虛空藏。消除障難如願得吉祥。善哉!”誦經完畢,眾人紛紛退下,現場隻留下天葬師多不丹和他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