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膠州特區的建設上(3 / 3)

孫元化對此是哭笑不得,“黃公公,我們實在是沒有錢,現在連我本人的薪水,朝廷都欠著呢。至於下麵的官兵,都還餓著肚子。”

黃兆虎一臉的不高興,“這個我不管,我隻要拿到我的那份錢。”

孫文化也是很硬氣,“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你愛咋咋地。”

黃兆虎在登萊巡撫孫元化那裏鬧餉的事情,傳到了明軍將領那裏。

眾位將領約上黃兆虎,一起找到孫元化,“巡撫大人,這實在是不公平,同樣是朝廷的大軍,為什麼那些陝西人,吃香的,喝辣的,而我們這些人卻隻能吃糠咽菜,甚至是連吃糠咽菜也吃不飽,”

孫元化耐心的解釋道,“那些西北來的華夏軍,是不從朝廷手裏拿錢的。並且,膠州特區,每年還要向朝廷交納40萬元華夏幣的賦稅,此外,你們也都看到了,登州城、萊州府,還有文登萊陽高密,到處都有他們的買賣和集體農莊,家樂福大超市,華夏客運站,華夏藥店,四輪馬車車行,南北貨商店,等等,不勝枚舉,都是賺錢的好所在。”

孔有德上前一步說道,“巡撫大人,既然華夏軍能夠做生意,咱們一樣做買賣,或者可以同他們聯手發財。”

孫元化來了興趣,“孔將軍,有什麼好主意盡管提,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登州水師幾千條戰船,在港口裏麵,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讓手下的兄弟到船上,跟水師出海,去大海裏捕魚,然後賣給華夏軍的罐頭廠。”

黃兆虎對此表示雙手讚成,“巡撫大人,孔將軍言之有理。我們可以用剿滅海寇的名義出海,在渤海灣,遼東灣一帶,甚至更遠的地方,咱們的軍艦都可以過去。”

“黃公公能讚成,那是一件好事。”孫元華還是有些擔心,“捕到等魚賣不出去怎麼辦?豈不是勞民傷財?”

孔有德說道,“巡撫大人請放心,前些日子我去華夏海軍司令部去做客。丁司令曾經向我說過,華夏軍等罐頭廠,正在找米下鍋,而當地漁民的海產品數量太少,源源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正準備向海州衛,安東衛等其他地方,購買海魚等海產品。”

黃兆虎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發大財的好機會,“孔將軍說的不錯,這對我們來說是天賜良機。咱們不能讓外人搶了咱們的生意,渤海灣等海產品數量眾多,鐵板蟹、幹貝、海蝗魚、梭魚、墨鬥魚、帶魚、魷魚、海螺、毛蚶等,如果能夠利用起來,用不了多久,兄弟們的腰包就可以鼓起來。”

孫元化笑道,“如果此事能成,就可以解決登州和萊州官兵的軍餉問題,至少能夠讓咱們的官兵吃飽飯,還有一點就是,在解決了溫飽之後,就有錢改善裝備。”

孫元化本人是大明朝的火器專家,現在他對華夏軍生產的山毛櫸大炮,喀秋莎火箭炮,三零式步槍,三一式步槍,非常感興趣。此外,還有那種載重汽達3000斤的四輪馬車,拖曳大炮的炮車,四輪裝甲馬車,療傷聖藥萬應百寶丹,也是老孫夢寐以求的。

主意打定,說幹就幹。孫元化帶領監軍太監黃兆虎以及孔有德等一幹將佐,浩浩蕩蕩的趕往膠州特區,去拜訪華夏軍海軍司令丁正。

膠州特區轄個市轄區,分別是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黃島、城陽,代管4個縣,分別是即墨、膠州、平度、萊西。

按照徐光啟和周垣簽署的《漢中協定》,膠州特區民政官員的任免權歸朝廷,但是薪水和各項福利由膠州特區支付。

這四個縣的縣官以及其他官員,跟著沾了光,他們的薪水比登萊其它地區,高出了不止一大截。

同樣是大明的官員,待遇卻千差萬別,到哪裏說理去?

衛所官兵撤出膠州特區之後,他們的那些家屬,被編入集體農莊,集體工廠,以及礦山、鹽場,不再有饑寒凍餒之苦。

有些老兵,不願意再給朱由檢的朝廷賣命,扔掉軍裝,從軍中逃到家裏,成了一名光榮的農場工人。也有的成建製的逃跑,加入到華夏公路局築路大軍中去,成了一名光榮的築路兵。

華夏軍接管了膠州特區的所有防務、治安、建設,明朝朝廷派來的官員除了拿薪水之外,基本上就是一個擺設。

膠州特區實行包稅製。每年向大明朝廷交納不低於40萬華夏幣的稅收。

朱由檢以及朝中的大臣,對《漢中協定》的內容非常滿意。要知道成立膠州特區之後,它不僅可以省去了軍費、官員薪水開支,而且口袋裏又多了一批巨額收入。

而在此之前的膠州府,整個登州萊州地區,每年上交朝廷的總收入也沒有超過千把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