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析內外部因素
旅行社主要進行企業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分析。內部因素分析采用橫向(與其他企業)、縱向(與曆史)比較分析經營指標,也可采用自查、他查結合分析效率質量指標,了解市場位置,改進薄弱環節,選擇突破口,提高管理水平;外部環境分析從市場類型、市場需求、變化趨勢和消費者行為等方麵進行;競爭狀況分析從規模、業績、對手威脅、替代品價格質量、客戶討價還價能力等方麵進行。
4.製定戰略目標
戰略目標是企業在完成基本使命的過程中所追求的最終結果。旅行社應結合自身條件,分析市場狀況和競爭者狀況,製定企業的成長目標、收益性目標、社會性目標等戰略目標,從而使企業的使命更加明確化、具體化。
5.確定戰略重點
旅行社應重點解決經營中那些對目標實現極為重要,而且又是企業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同時也不忽略雖不是企業的薄弱環節,但卻是企業的競爭優勢所在或未來發展重點的環節。
6.製定戰略方案
旅行社應對戰略目標進行分解,依據戰略重點規劃各種資源配置方案、選擇戰略步驟等,戰略決策者也可以製定若幹方案以備選擇。
7.評價戰略方案
旅行社應對各種方案的利弊、可行性進行綜合評價,並從中選擇出一個最優方案,作為企業的最終戰略計劃。
8.戰略實施準備
旅行社應做好戰略實施的計劃準備、組織準備、資源準備。計劃上明確由誰執行計劃以及怎樣成功實施戰略;組織上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分清權責利,培養關鍵崗位後備人才;資源上統一配置人力資源、資金、設備設施等,做好預算,籌措資金。
9.戰略實施推進
旅行社按照預先製定的戰略計劃向戰略目標不斷推進,結合日常管理工作,對戰略管理製度化,努力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充分發動全體員工,不斷監督、管理、校正員工工作,確保戰略目標實現。
10.戰略實施評審與控製
戰略實施評審與控製是動態過程,包括期望結果、實施評價、發現差距、改進措施、實施提高等階段。旅行社應經常進行戰略實施評審與控製,確保完成計劃目標。
二、戰略分析
旅行社戰略分析應建立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確定戰略目標、整合旅遊資源、選擇戰略方案。旅行社的外部環境分析包括對政治法律、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等宏觀環境和行業性質、競爭者狀況、消費者、供應商、中間商等微觀環境的分析;旅行社的內部資源分析包括對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公司能力的分析。
(一)外部環境分析
1.宏觀環境分析
旅行社的宏觀環境包括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自然環境。
(1)政治法律環境。政治法律環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製度、體製、政治形勢、方針政策、法律環境等。旅行社在製定戰略時應充分考慮政府政策的長期性和短期性,有效運用國家、行業的政策法律以及相關規定等。
旅行社業相關法律體係:國家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環境法》等,國務院頒發的法律如《旅行社管理條例》、《導遊人員管理條例》等,旅遊行政管理機關頒發的部門法規如《旅行社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旅行社管理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實施細則》等,各地方性法規等。
旅行社業重要政治法律變量:政府管製和解除、產業政策、出口退稅、勞動保護法、公司法、合同法、財政和貨幣政策變化、外交狀況、特殊的地方和行業規定等。
(2)經濟環境。經濟環境是指旅行社經營過程中所麵臨的各種經濟條件、經濟特征、經濟聯係等客觀因素,包括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化、人均收入、消費品購買力、人口總數量、人口結構、價格、經濟基礎設施等。
旅行社業重要經濟變量:經濟轉型和經濟體製改革、可支配收入水平、貸款難易程度、居民消費傾向、利率規模經濟、通貨膨脹率、消費模式、貨幣市場利率等。
(3)技術環境。技術環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水平、技術政策、新產品開發能力以及技術發展的動向等。旅行社應關注所在行業的技術發展動態、競爭者技術開發、新產品開發方麵的動向。
旅行社業重要技術變量:影響消費者行為方式的技術手段、最新技術動態、技術成本變化、產品技術應用、技術投資增長速度、技術持續性應用等。
(4)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民族特征、文化傳統、價值觀、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會結構、風俗習慣等。旅行社要充分考慮尊重社會文化傳統中較為穩定和難以改變的部分,同時對於可以變化的部分盡力將其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