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旅行社綜合管理(11)(3 / 3)

2.危機處理原則

(1)一切處理程序主要為減低事件的危害性;

(2)要以人身安全為大前提;

(3)注意環境及其安全問題;

(4)盡量使組織正常運作,讓公司成員能在處理危機的經驗中成長;

(5)事件平複後,可以變得更堅強、更有智慧。

(二)旅行社的危機管理

1.危機表現形式

(1)產品危機。我國旅遊產品短缺,重團隊、全包價、文化觀光,輕度假、商務、散客及其他特種旅遊產品,好不容易推出的產品容易被大量複製模仿,競爭無序,利潤低下。

(2)價格危機。我國旅行社數量增加,門檻又低,惡意低價競爭;加之旅行社綜合實力有限,采購的旅遊產品價格偏高,加劇了價格危機。

(3)突發事件和隱患事件危機。突發事件危機是指那些毫無警示而突然降臨的危機,如地震與洪水等自然災害、經營場所內的暴力事件、突發性食物中毒以及火災等。公司需要預料突發性危機,並確認哪些危機可能會發生並製定計劃以防萬一。突發事件危機是對旅行社的應變能力、經營者的決策能力和全體員工的綜合素質等的全方位考驗。隱患事件危機包括上司的性騷擾、違反安全規定導致罰款或法律訴訟、違反健康法規、防火條例等。隱患性危機可以通過良好的管理來消除。

2.危機管理過程

(1)危機預防。旅行社的脆弱性、容易受到外部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等要求旅行社必須做好預防工作。

①進行危機教育。要求全體員工樹立危機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在旅行社服務質量上精益求精,在售後服務上隨時處理顧客的意見和問題,全力提高旅行社的產品質量和信譽度。

②成立危機管理機構。要求掌握危機管理情報和外界的動態信息,及時預測、預防危機的發生;超前計劃,超前分析,製定危機處理措施;危機發生後迅速處理。

③建立危機預警係統。建立顧客訪問製,通過電話訪談、質量反饋、問卷調查等方式,及時收集各種危機先兆,如受到政府和新聞媒介的嚴密監督和關注、頻繁發生各種問題、投訴增加等,全麵真實反映旅行社的經營狀態和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並向危機管理機構彙報。

(2)危機處理。旅行社管理人員一方麵要沉著鎮靜,收集資料,弄清事實真相,針對不同情況,選用危機處理策略,如危機終止策略、危機隔離策略、危機排除策略、危機利用策略等。另一方麵還應做到:

①堅持誠實和透明,不施加新聞管製。建立信息中心發布信息,其他組織如警察機構、航空公司、飯店協會、旅行社協會等也要及時提供信息。

②安全保障得力。采取措施結束危機和提升安全水平,加強內部溝通。

③展開市場調查。了解危機原因和媒體報道,迅速反饋宣傳部門。

(3)危機總結和事後恢複。旅行社應做好詳細、全麵的總結和事後對造成的損失和影響的評估和補救。既要總結經驗,以備不測時作參考;又要總結教訓,借此檢驗平時預防措施是否到位。

(4)危機反饋。旅行社應針對以前的預防係統,進行失誤修正,建立一個新的更有效的預防機製。

案例1:危機信息管理

危機管理指采取各種預防措施阻止負麵事件的發生。艾裏克·伯格曼(Eric Bergman)認為在危機管理中應更多關注管理和溝通問題而不是危機本身。羅伯特·愛爾萬(Robert Irvine)認為危機分為:突發性危機和隱患性危機。

危機信息管理應做到:

1.公司應指定一名發言人,並指示其他雇員把新聞界引領到發言人那裏。確保公司發布基於事實的、前後一致的事件情況。

2.發言人必須收集事實並根據事實說話。

3.如果飯店、旅行社有公關機構,讓它與外部人士打交道。

4.公司應該在危機發生時通知媒體,並且保證其不斷收到事件進展的消息。

危機發生後,管理人員應該分析形勢:危機的發生能否阻止?如果可以,怎麼做?工作人員是否以一種有組織的和互動的方式行動?與媒體是否有良好的溝通?從中可以學到哪些經驗?

案例2:旅行社跳槽事件

1995年,中國青年旅行社總社歐美部的10餘名業務骨幹,未經批準及辦理有關手續,便集體跳槽加入了中國旅行社總社並將其在工作中使用、保管的青旅客戶檔案大部分帶走。中旅用這些人組建了中旅歐美二部,致使青旅的國外客戶在一周內紛紛以種種理由取消了原訂8月至12月的旅遊團151個,占原訂團隊總數的2/3,導致青旅減少計劃收入2000多萬元,並損失經營利潤3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