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拉動內需,如何讓人民幣顯示應有的威力(3)(3 / 3)

溫家寶的這段論述對於占中國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來說將會在融資和政策層麵得到一個公平的寬鬆的平台和環境。這是中小企業家們夢寐以求的喜事。

而這之前,中國中小企業所麵臨的困難特別是在信貸融資渠道麵臨的艱難是很難想像的。

在貨幣緊縮環境中,為保持最佳盈利水平,銀行必然轉變信貸偏好。由於上市公司、企業集團、大型企業、重點項目的信貸資金風險較低,而且往往派生大量的中間業務,因而它們往往會成為各商業銀行優先放款的目標。相反,中小企業由於項目較小、企業發展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等原因,在競爭中必然處於劣勢,銀行信貸“保大放小”的做法成為必然,中小企業資金鏈麵臨嚴峻考驗。

貨幣信貸總量的下降將導致企業資金缺口難以彌補,中小企業本來分享的信貸份額就較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壓縮貸款將對中小企業融資產生較大的邊際影響,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更加沉重。目前,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個別的接近高達80%,同時不少銀行還要求企業存單質押,使國有銀行綜合融資率達到了11.65%,股份製銀行綜合融資率達到了15.4%,如果是擔保貸款,加上擔保機構平均2~3個百分點的擔保費率,中小企業承擔的融資成本更高。

而造成中小企業融資不暢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第一,缺乏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資本市場。中小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需要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吸收資金以充實自己的力量,而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的股權交易則成為其必然選擇。

第二,缺乏有效的融資工具。中小企業的情況很複雜,不是一刀切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中小企業既需要有針對現金流的貸款,也需要有一些針對人的貸款,我們的金融機構必須有一些新的工具,才能滿足它們的需要。

第三,缺乏必要的金融中介機構。許多中小企業並沒有足夠的自有資本進行抵押貸款,擔保性放款是解決這些企業資金不足的有效途徑。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這種擔保服務的擔保機構不多,即便有的地區建立了這種機構,也因擔保資金來源等方麵的問題而難以正常運作。

第四,是有些金融部門管理人員沒有意識到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自國家實施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以來,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加強了集中調控力度,貸款重點投向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和大型企業,對基層行處分配的貸款規模較小,尤其是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縣級支行,基本上沒有貸款權限。中小企業的發展和融資活動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從中小企業發展現狀來看,自身素質較差,符合貸款條件少,使它們難以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賴。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結構嚴重雷同,低檔產品多,技術含量低,缺乏市場前景,使金融部門不敢提供資金支持。有些中小企業在改製過程中惡意逃廢銀行債務也加劇了銀行的恐貸心理。加大政策性投入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困難,首先要從體製入手,分析製定和改變相應的支持中小企業靈活融資的政策。

在現行的金融體係中,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給國有大中型企業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而貸款片麵地向少數大型企業集團傾斜,加上過分嚴格地控製中小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活動,是導致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缺少融資渠道的根本所在。也有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多數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不注重資本積累,其簡陋的條件和太低的信譽,令銀行和機構投資者望而卻步。

另外,就是雖然國家出台了一係列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但大多是針對中小高科技企業的,而更多非高科技企業依然得不到足夠的資金支持。中小高科技企業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同時,也得到了國內外風險投資的青睞,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裏,中小高科技企業麵臨的融資難將得到有效緩解,而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將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