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拉動內需,如何讓人民幣顯示應有的威力(3)(2 / 3)

支持方不僅從國家宏觀經濟層麵上給出了理由,同時指出發放消費券也是政府惠民善政的有力舉措。發放消費券,實質上是政府從稅收中拿出一部分返還給部分或全體居民,限時限刻強製居民消費,屬於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每人100元的消費券雖然不太多,但是一種進步,能幫助低保等人群解決實際困難,可以說是一項很實際的民生措施。

發對發放消費券的一方認為,發放消費券可能破壞國家貨幣政策。

如果所發放的消費券不是用地方財政相同數目的資金進行衝抵,就會對現行的貨幣政策造成衝擊。消費券的發放很可能會破壞國家貨幣政策的應有作用,並對現有稅收政策造成衝擊,甚至會對宏觀經濟造成不好的影響。

濫發消費券有違法嫌疑。如果說個別地方基於自身的特殊情況,用發消費券的方式來拉動經濟無可厚非,若把這變成一種刺激經濟的重要方法,在全國推行開來,可能弊大於利。事實上,並非不存在比發消費券更好的既治標又治本的方法。政府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可能持續發放,對擴大內需根本起不了作用。發放消費券並不能實現可持續提振消費。一些地方的消費券過濫,已演變成變相貨幣,因此這類消費券存在違法傾向,消費券也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實施。對有勞動能力的人來說,吃救濟是一種可恥的行為,社會也會因此喪失基本尊嚴。擴大內需的根本途徑還是要通過增加就業機會、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實現公平來增加人們的消費能力。

再說如果一些人不同意使用消費券,主要是考慮到消費券購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說使用時被告知必須到指定商場去購買物品,這就具有強製性的意味,這中間可能存在著不規範的地方。

消費券選擇和發放的過程將製造新的腐敗機會。從各個城市的實踐來看,有的消費券屬於購物券,限在指定商場消費;有的消費券屬於購買服務,如南京計劃派發的2000萬元鄉村旅遊消費券。那麼,指定哪些商場和旅遊點納入消費券消費定點單位,其中尋租空間可觀。對此我們需要有清醒的認識。

消費券即使有效,畢竟是短期的刺激效用,是經濟政策中的“興奮劑”,不可長期反複使用。持續有效地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根本著眼點還是如何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讓人們有錢花、有錢敢花。這是很多中間派人士的觀點。也許這種觀點能夠對發放消費券的利弊之間找到平衡。

發放消費券即使有提振消費效果,其效果也僅僅是一次性的。這種效果不可高估。盲目追捧消費券這種無償獲得的福利,將損害國民自我奮鬥的精神。

近十餘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外需拉動,這種增長模式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席券全球的經濟危機所導致的外需萎縮已經敲響了警鍾,告誡我們這一模式難乎為繼。隻有依靠內需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才內在地要求提高本國國民收入,以便為生產創造更多的有效需求,才符合我們經濟發展的本來目標。以發放消費券來提振消費需求並非當務之急。目前政府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大投資、實施減稅等其他反危機措施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係來更好地實現我們的預期目的。

7.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國的中小企業就像中國的農民工一樣,處在政策的邊緣,在金融銀行業的視野之外,也無法真正走進政府官員們的注意力範圍。然而中國的中小企業像野草一樣瘋狂地生長著,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創造了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近六成,吸納了中國80%的勞動力就業。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市場的疲軟,造成了中國大量的中小企業倒閉,失業人數大增。正是政府考慮如何安排龐大的失業人口的時候,政府終於認識到了中國中小企業的存在的意義,開始走進了中央政府的視線裏,引起中國政府的重視。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這是多麼可悲的理由。但可喜的是中小企業將會有一個寬鬆的公平的發展空間。

在2009年的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參加浙江省的討論時說,個體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是提供就業崗位的主渠道。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離不開民營經濟和民間資本的重要作用。國家出台的一攬子保增長的措施能不能見到實效,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關鍵看市場機製的作用發揮得如何,看帶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金投入多少。要進一步提高對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的認識,消除觀念上的偏見和歧視。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能繁榮經濟、解決就業的都要大力支持。要進一步破除各種體製障礙,切實擴大市場準入,特別要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使非公有製經濟真正享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民營企業要深化改革,大膽創新,勇於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