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李若穀分析說,美國的經濟實力世界最強,使其能有這樣的地位,這是客觀的原因。現在哪個國家的貨幣想取代美元都還不具備這個實力,可能性不大。從中國的角度來說,也不希望美元明天就垮台,因為我們持有大量美元,而且中國和美元在利益上有相當多的共同點,如果美元垮台了,會對中國產生很多不利影響。但當前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係確實存在著重大弊端。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係必須改變,這是大家的共識。
但怎麼改變?這非常複雜,一時半會兒美元的地位還難以撼動。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製雖然難以維係,但馬上取代它又沒有合適的貨幣。而美國必須想清楚,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製是不可能持續的,必須放棄。美國顯然不願意放棄,因為它可以從中獲得大量好處,可以轉嫁危機,可以獲得大量的鑄幣稅,隨便印一下美元就把所有的債務都減輕了。
美國一定要認識這個問題,積極改變不合理的國際貨幣體製。第一步,美國不能隨便製定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對其他國家也要負起責任,然後逐步地走向新的貨幣體製。現在比較可行的還是以國際貨幣基金資質SDI為基礎的“一攬子”貨幣模式。
作為國際貨幣,國內必須是貿易逆差,讓大家對你的貨幣有信心,但同時又必須維持貿易順差,表明國家經濟很健康,這就是一個兩難。原來法國總統戴高樂說過美元有過度特權,外國人手裏拿著美元等於給它提供無息貸款。這個一定要改變。為什麼沒有改變呢?好比使用電腦,大家雖然覺得Windows操作係統不好,但如果換成別的操作係統的電腦,又很難跟別人溝通,所以我們現在都陷入了“囚徒困境”。著名財經評論員何帆很形象的比喻說。
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肯定地說,以美元霸主作為國際貨幣體係不會崩潰。人們在尋找安全的資產、無風險資產,美國的國債比起其他國家的國債相對安全,風險規避投資者對安全性資產的需求,將會一直保持對美國國債和強勢美元資產的需求。
國際金融危機還在繼續,也許這個時候采取行動罷黜美元的霸主地位對全世界經濟來說都是一場不可預計的災難。但是大家也都明白,現如今的金融危機全都是美元惹的禍。姑且按照周小川文章所言給未來的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設定一個框架:“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並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反映出當前國際貨幣體係的內在缺陷和係統性風險”;“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係改革的理想目標”;“改革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循序漸進,尋求共贏”。
2.“美國製造”的爭端,奧巴馬麵臨大考
“假如我們不能緊緊抱在一起,那就徹底分開。”這是富蘭克林的名言。
當美國的申請失業人數增加到654750人,創造了1986年以來的新高的時候,美國開始焦慮不安了。美國終於把“購買美國貨”加塞進他們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去。它給予世界的信號就是:金融危機之下,美國無法再與世界貿易體係緊緊擁抱在一起了,它要與世界貿易體係決裂,單獨行動進行自救。所以美國在敏感時期“勇敢”提出了敏感的話題:重拾貿易保護主義的過期策略。美國人已經讀不懂富蘭克林的“假如我們不能緊緊抱在一起,那就徹底分開”這句名言了。因為他們自己也還弄不明白重拾“貿易保護主義”對於美國來說究竟是一種21世紀能夠挽救工作崗位的愛國主義哲學,還是一種既過時又代價昂貴的愚蠢行為?
奧巴馬選擇了沉默!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的話也許能從側麵解釋奧巴馬沉默的緣由:在目前這一關頭,“經濟愛國主義”的做法從經濟的角度或愛國主義的角度來看都沒有意義,因為這種做法可能隻是符合政治需要,但從經濟角度來看則是不正確的。
奧巴馬在猶豫。奧巴馬也常說他是經濟自由主義的信徒,但是針對國會提出的“購買美國貨”具有強烈經濟愛國主義意識的刺激經濟計劃他要考慮選民的想法,他必須謹慎。
美國提出的“購買美國貨”的經濟刺激計劃得到了美國經濟官員和民眾的廣泛支持,因為這對他們自身利益是有好處的。
“究竟如何看待貿易保護主義?在什麼樣的條件之下,“購買美國貨”是值得推廣的?”美國《紐約時報》的天才編者們提出了上述直搗問題根本的發問式討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