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浙商永續不敗神話(6)(1 / 3)

在股權方麵,除了企業創立時的五位股東外,沈小華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員工可以集資入股,拓能還拿出一部分股權向投資者開放,進行了連續三年的股權融資,壯大了企業的資產實力。股權結構的多元化,不僅增強了企業的資金實力,還使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更加合理。

由於拓能在資本領域裏樹立了良好的信譽,現在已引起了外商參股的濃厚興趣,雙方的洽談已進入了實質階段。外商的進入,將會把拓能帶向更高的發展平台。

經過短短幾年的時間,拓能公司已先後在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山東、湖南、東三省等12個省市設立了一級代理商,擁有了大量的終端網點,進入到了主流銷售渠道中。目前,拓能浴霸已成功躋身於浴霸一線產品,與奧普並駕齊驅。

浙商如何從優秀到卓越

世界上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卡內基“從優秀到卓越”的理論提出,“卓越”的企業家(也叫第五極領導人)的財富標誌,不僅僅在於管理的模式,更多地表現在其人生的境界。對比浙商的發展,當眾多浙商完成了原始積累、進入了轉型期的今天,企業家的發展更可以說是人生境界的修煉。眼下,許多企業麵臨產業升級、多元化與專業化、家族製與現代企業製度等等的困惑與矛盾,你是逃避困難、滿足於現狀,還是繼續發揚當初的創業精神,勇於突破企業成長的“天花板”呢?這是浙商人生境界高下之分所在。試想,一個沉湎於賭博的人,一個貪圖享受的人,能把企業做大嗎?

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創新,永無止境的創新,永無止境的追求。幾百年來多少企業能“從優秀到卓越”,而真正的企業家必定是一個“苦行僧”——苦其心誌、盡畢生之力於企業發展,從而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投資銀行JP摩根最新的研究顯示,全球大部分超級富豪過去20年都不能守住巨額財富,“敗家率”達80%,浙商要長盛不衰,不光在於自身素質,還有教育、培養下一代的重任。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一直認為,對於企業來講,把企業搞好,創造稅收,這樣才是最大的回報。對於許多已經積累起可觀資本的浙江企業家來說,賺錢已經不是首要目的,如何把辛苦創業的企業做大,並使其成為“常青樹”,已經成了許多企業家考慮的中心問題,也是衡量浙商財富境界高低的最重要的標杆。牢記卡耐基的話: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1.浙商基業長青成為最關注的熱點

明清時期勢力最強大的晉商衰敗了,盛極一時的徽商沒落了,剛剛崛起的浙商能否繼續在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舞台上大顯身手?這個問題現在誰也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浙商”這一群體今後的榮耀,將係於他們所領導的浙江企業能否基業長青。

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幾年,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更短。無論專家還是企業家本人,都在思考著“如何讓‘浙商’的基業長青”這個莊嚴的命題。麵對國家的宏觀調控,他們還要摸索適應形勢的戰略調整,為了今後更好地發展。

(1)“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曆經幾輪價格戰而生存下來的西湖電子集團,曾經曆了彩電虧本大甩賣的艱難時刻。董事長章國經的體會是“堅持住,活著比什麼都重要”。因為他們堅持住了,所以在今天的電視機市場上又活躍了起來。當“浙商”以一個群體出現時,他們的長青比任何一個微觀企業的成敗顯得更為重要。而企業家正是這些企業“活下去”的要素之一。

失敗的企業各有各的原因,成功的企業一定有各種成功的理由。優秀的企業家是否具有相同的特性呢?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在論壇上曾表示,審時度勢、選擇最優企業製度的企業家可以認為是最優秀的企業家。他說,“浙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製度”造就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他們還是新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家,他們不可能像跨國公司的企業家那樣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他們還處在向現代企業製度過渡的階段。這不僅需要企業家本身的努力,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麵對競爭和經濟形勢的紛繁變化,如何活下去活得好?浙商代表人物之一——上海複星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認為,浙商精神如果加上團隊精神,將活得更好。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史晉川在論壇上就提出了浙江企業先發優勢逐漸喪失後麵臨的創新難題,並指出浙江企業在組織結構、管理方式、成長方式、經營方式、經營區域等方麵都麵臨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活下去,並不容易。

(2)順時應勢更顯“浙商”本色

在新一輪宏觀調控形勢下,“浙商”們將遇到種種困難,怎麼辦?“傳化”董事長徐冠巨認為:順時應勢、培養優勢是“浙商”們的出路,而這恰恰更顯示出“浙商”的本色;在困境中謀發展、在夾縫中求生存,浙江企業的潛能要再一次在當前的形勢下發揮出來;借此機會,反思低水平、高能耗的生產方式,為盡可能消除外部瓶頸製約尋求新途徑,將更適合企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