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近6個月的阿富汗總統大選終於落下帷幕,前財長阿什拉夫·加尼贏得大選。他即將於9月29日宣誓就職,阿富汗的曆史由此進入嶄新一頁。
自美軍2001年兵臨城下以來,這個位於中國西陲的小國仍舊飽嚐戰亂和恐怖襲擊之苦。自1979年蘇聯入侵,到內戰,再到塔利班統治,阿富汗的戰火似乎從未熄滅。在新政府踉踉蹌蹌完成權力移交的當下,關注這片土地的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阿富汗,要往何處去?
加尼在獲勝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激情軒昂,台下的支持者們也是如此。相比於這些人,行將卸任的前總統卡爾紮伊,則顯得淡定很多。
卡爾紮伊很好地總結了自己的政治遺產:大致成型卻脆弱的權力架構,一支稚嫩卻肩負重大壓力的部隊,以及剪不斷理還亂、充滿欲拒還迎的國際地區外交關係。
加尼得到的權力架構,可能比卡爾紮伊當年白手起家更棘手。他的競選對手,前外長阿卜杜拉·阿卜杜拉,很有可能成為類似於總理的“政府長官”。他必須同意和阿卜杜拉分權,否則此前的大選將演化成國家危機。
至於阿富汗安全部隊,這支總人數達35萬人的部隊成分複雜,既有中央直屬部隊也有地方武裝,既有軍人也有警察和特工,麵臨著空中火力和重武器缺乏、人員戰鬥素養低下等缺陷,但最要命的問題是,政府隨時可能發不出軍餉。
其實何止是軍餉,連政府經費都極度依靠外援的阿富汗,讓加尼在處理同美國關係時,不可能像即將離任的卡爾紮伊那樣說點炮就點炮。阿富汗2013年接受了至少67億美元援助,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和它的小夥伴們還是阿富汗最主要的後台。
放眼國內,加尼隻能著眼當下。來自國外大把大把的援助塑造了畸形的阿富汗經濟:孱弱的農業,幾乎不存在的重工業和不完善的輕工業,相比之下,手機通信、汽車產業倒是興旺發達,順便帶動了設備和油氣進口。
這也是阿富汗當地報紙26日給卡爾紮伊總結執政失誤中排在第一項的總結:經濟嚴重依賴外援、投資和進口,自主發展滯後。
除了糧食和蔬菜,很多阿富汗小商人還倒賣小商品來維持生計。邁哈默德是阿富汗街邊小攤的攤主,他正為總統大選結束感到慶幸,等政局穩定下來,受到影響的進口麵粉和水果就能降價,老主顧們說不定又會上門了。
泥瓦匠哈桑同樣高興。因為此前大選選情不明,很多有錢人都暫停了房屋修葺計劃,觀望局勢。如果阿富汗陷入分裂,哈桑肯定這些富人會像鳥一樣飛到附近的阿聯酋和沙特。他們的土豪生活在那裏會繼續,但哈桑在國內的生活會怎樣,就很難說了。
今年4月5日大選第一輪投票日,一位阿富汗大學生說,“其實我們不在乎誰是總統,我們在乎的是新總統能實現他的承諾,為阿富汗帶來和平和繁榮。”
加尼也是這麼想的,至少他的支持者們這麼堅定地認為。吉拉尼家族是加尼的支持者之一,這個家族在阿富汗南部樹大根深。為了加尼能夠順利勝選,吉拉尼家族的當家親自前往南部地區同當地塔利班人員見麵,勸他們不要阻止那些支持加尼的選民出門為他投票。
當阿卜杜拉反複折騰時,美國國務卿克裏一再訪問阿富汗,高舉胡蘿卜和大棒,硬是逼著阿卜杜拉接受了分權協議。加尼勝選後,當世界各國紛紛發來賀電時,一家美國媒體倒是直言不諱稱之為“克裏的勝利”。
如今,在喀布爾市深秋的夜色裏,那些達官貴人的府邸裏正舉行著形形色色的聚會,他們不僅僅是為了慶祝阿富汗兩個時代間的交替,更為了下一章怎麼演奏而商議。稍事歇息後,這個國家要在新的環境裏起航。
前路何方?加尼首先要學會如何同阿卜杜拉團隊相處。此前他們是競爭對手,如今是合作夥伴。在政府的每一個重要任命,和自己的每一個重要決策上,他可能都不得不顧及阿卜杜拉的想法。
目前來看,兩人就簽訂同美國的新合作協議應該沒有太多分歧。這份《雙邊安全協議》的草案去年11月就通過了,但被時任總統卡爾紮伊生生卡在了簽署環節上。
“讓我的繼任者來簽署。”卡爾紮伊這句宣告,推到加尼身上的不僅有簽署的協議,同時還有修複阿美關係的責任。卡爾紮伊在行將卸任的兩年在美國麵前唱盡了黑臉,如今需要加尼來拉回基調。
麵對“去意已決”的美國,加尼或者會更多尋求地區大國支持,正如他的前任所做的。阿富汗周邊有俄羅斯、伊朗、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彼此之間利益糾葛盤根錯節,但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出發點卻基本一致:阿富汗寧則地區寧,阿富汗亂則亞洲亂。
加尼簽完同美國的協議,同時也必須為這個國家摸索一條新的出路:對內尋找更多共識,對外尋求更多元的支持。他或能發現,第一次主辦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布爾進程外長會的中國城市天津,會是個不錯的起點。(文/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