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臉盲症的世界:每個人都是陌生人(1 / 2)

臉盲症的世界:每個人都是陌生人

生活

作者:丁敏

閉上雙眼,想象一下你最親密的友人。也許你能“看到”她的一頭棕發、深邃的眼瞳,甚至描繪出她的笑容。

當你心裏裝著這幅畫麵,與她在街上偶遇,你會立刻認出她。但如果你做不到呢?

傑姆斯·庫克今年66歲,住在美國紐約,他認不出其他人。當他在街上遇見熟人,永遠都用“你好”來打招呼,因為自己根本無法辨認這人是誰。“我看得見眼睛、鼻子、臉頰,但認不出麵孔。”他說,“當我的兒子和女兒經過我身邊,我認不出他們。”

庫克不是唯一這樣的人。過去被認為極為罕見的臉盲症,近年來被證明在全球範圍內堪稱普遍。像他這樣患有“麵孔遺忘症”(又稱臉盲症)的人,並不一定是在視力上出了問題,隻是大腦無法拚湊零碎的信息,將五官特征理解為“一張特定的臉”。

據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盡管在神經科學領域,這一情況仍是一個謎,但新的研究向揭示這種怪病邁出了一步。

看得見的五官,記不住的臉

臉盲症一般表現為兩種:患者看不清別人的臉,或者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症狀強烈的人即使天天看電視,也分不清所有明星的臉,隻能靠細節記住別人,甚至整體記憶力也不如常人。

美國裏士滿大學心理學家辛迪·布卡指出,一名腦部受損的病人記不住臉的模樣,是一種無法感知物體特征的征兆。眼睛、鼻子和嘴巴的相對位置以及形狀,有助於把麵部作為整體來辨別。患有臉盲症的人不但無法識別人的臉,即使在強化訓練後,也識別不出電腦生成的複雜三維立體圖形。

如果患者靠發型來辨認一個朋友,那麼朋友換個發型就會變成“陌生人”;或者朋友臉上有個小痣,那麼離得太遠看不清時,就隻能是“那誰家的小誰”。

理解麵孔識別的關鍵,應當是理解大腦如何識別聲音。一些科學家曾認為,大腦對識別他人的兩種主要特征——麵孔和聲音,是分別進行處理的。有一種類似臉盲症的情況被稱為“嗓音失認症”,令人無法區分熟悉的聲音和陌生的聲音。

但就在最近,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學會人類認知和腦科學學院發現,有證據表明麵部和語音識別之間可能有所關聯。

利用核磁共振,研究人員對19名健康誌願者的大腦活動進行了麵部和語音識別測試。研究發現,大腦中與麵部識別有關的區域(如枕葉中的梭狀回麵孔區),直接聯係著顳葉中負責語音識別的區域。

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臉盲症患者在傾聽別人的聲音後,仍然難以確定對方是誰——他們也無法將麵孔和嗓音聯係起來加以辨識。

科學家現在麵臨的挑戰,就是找出這套係統的崩潰之處。是大腦中的這些連接方式全都出錯了嗎?還是患者因某種緣故無法使之連接?

腦損傷或腦部手術可能引發臉盲症

人們還不清楚世上有多少人患有臉盲症與嗓音失認症,因為許多人並未意識到自己有識別障礙。比如那些因腦損傷或腦部手術而發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