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有機與其說是對結果的檢測,還不如說是對過程的控製。
有機農業對選址有要求,遠離城區和交通主幹線,方圓5公裏內沒有煤礦、火電廠、工業汙染、生活垃圾場等汙染源,與傳統農業的種植區之間必須設置隔離帶,土壤、灌溉用水和大氣符合國家二級標準。不能投入農藥,病蟲害的防治成為難點,從選種上就要選擇那些不易被侵害的植物,可以用物理性的防蟲網、防蟲罩、殺蟲燈,雖然這遠不及農藥迅捷高效。
有機農業還要求有轉化期,按照有機的生產方式運作兩到三年後,出產的產品才能被稱之為有機食品。這還隻是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極小部分的要求,此外,畜牧和水產品又有一套不同於傳統養殖的過程控製。總體而言,這個行業還處於萌芽階段,圈內的有機造假,多多少少,程度不一,是普遍現象。
食品金字塔尖?
商人言之鑿鑿:有機食品不使用殺蟲劑、化肥、生長激素、抗生素,是純天然的健康食品,在安全、營養等方麵是傳統食物所不及的。
農業專家也來背書,有機食品更是位於食品金字塔的塔尖——有機食品代表食品質量的最高層次,在食品安全金字塔中是最安全的食品。
魏曉青這樣的消費者也因此篤定,因為沒有使用農藥和化肥,有機食品比傳統食品更安全更健康,特別是在當下的中國。她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危機爆發後開始熱衷有機食物。“綠葉蔬菜都有農藥殘留,雞肉和豬肉都是速成的,有機食品是貴,我就當買份健康保險,和以後可能付出的高昂的醫藥費比起來,還算值得。”
事實上,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裏,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都試圖證實有機產品的優勢。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成功。
近兩年的研究結果尤其讓人失望:2009年英國食品標準局和2012年斯坦福大學的兩項大型研究證實,有機食品和普通食物的營養成分相差無幾。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指出,雖然有機食物不比普通食物更營養,但確實減少了農藥的殘留——7%的有機食品有農藥殘留,而常規食品的這一數字是38%。
消費者認為,更少的農藥殘留意味著更安全更健康。但並沒有證據表明符合標準的農藥殘留量會危及健康,同樣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使用有機食品會更健康。
“公眾買的是心理上的安全和安慰。”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直言,“你買到的是真正的有機食品嗎?有機食品和非有機食品有多大的區別呢?這些都是未知數。”
美國前農業部長丹·格裏克曼甚至認為,有機標簽隻是市場的行銷工具,並不能保證食物的安全性,也不能拿來評價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品質。
破滅的神話
2010年,墨西哥灣出現了一幅巨型的驚人畫麵——密密麻麻的死魚浮在水麵,麵積超過兩萬平方公裏,與美國新澤西州大小相仿。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調查後發現,罪魁禍首就是美國傳統農業使用的大量氮肥,這些肥料通過密西西比河流入墨西哥灣,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汙染。
那麼有機農業是解決之道嗎?並非如此。若完全停止使用合成氮肥,美國的環境問題隻會變得更加糟糕。道理很簡單,如果不用合成肥,就需要更多的牲畜糞便混合肥料,粗略估計,美國本土就必須養比現在多4倍的牛,最終結果將是整個美國基本上都要淪為牧場。
而且,與傳統作物相比,有機作物會大幅降低單位產量。如果歐洲嚐試通過有機作物自給自足,那麼就需要再另外開拓2800萬公頃農田,其麵積相當於法國、德國、英國和丹麥各國剩餘森林覆蓋麵積的總和。有機並不是可持續的、綠色的,不僅無法保護環境,反而會加劇糧食危機。
有機愛好者們,醒醒吧!
(李敢薦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