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平梨園三大名媽(2 / 2)

尚小雲琴師趙硯奎為人四海圓到,又得尚小雲的支持,所以做了五六任梨園公會會長。趙硯奎一到尚家來研究唱腔或是吊嗓子,尚老太太必定出來跟趙硯奎聊聊,凡是聽到同行有疾病死亡,總是解囊相助。尚小雲在梨園行博得“尚五十”善名,就是隻要梨園行朋友登門求助,最少是50元出手,彼時一袋洋麵3塊2毛,50元可真不菲了。尚老太太常說:“咱們當年窮苦無依,知道窮人的苦處,現在托老天爺的福,有碗舒心飯吃,隻要力之所及,就應當多幫幫貧苦人的忙。”所以尚老太太故後,身後哀榮可比譚鑫培出殯的風光。

吳素秋的母親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吳溫如說了話”

吳素秋考入北平戲曲學校學戲,取名玉蘊,跟戲校“四塊玉”侯玉蘭、李玉茹、白玉薇、李玉芝同期習藝。吳素秋的母親吳溫如把女兒送入戲校,就胸懷大誌,矢誌要女兒出類拔萃成個名角,所以每逢歇官工(京戲中行話,演員沒有演出時謂“歇官工”),總會請素秋的老師們到家裏來吃喝招待。諸如芙蓉草、律佩芳、沉三玉、閻嵐亭對吳素秋都特別關照,指點上不厭其煩,吳素秋也能勤學苦練,所以她在玉字輩裏成為漸露頭角人物。不料好景不常,吳素秋跟王和霖發生了桃色糾紛,彼時王和霖在戲校是當家老生,如果開除,對戲校的實習公演影響太大,權衡利害,以記過了事,旦角方麵有“四塊玉”當前,吳素秋就受到勒令退學的處分了。有人慫恿吳溫如以處分不公跟戲曲學校大鬧一通,吳溫如頗識大體,認為這種不名譽的事,吵鬧到最後,還是自己吃虧,何況民不鬥官,自己女兒也不能說沒有錯呢!

女兒既已投身梨園,天分又不錯,不如從梨園這條道一直走下去,於是吳玉蘊改名吳素秋,鑽頭覓腦拜在尚小雲門下。起初小雲因為戲校校長金仲蓀跟程硯秋交非泛泛,而硯秋又是戲校常董,恐怕引起誤會,不敢收這位女徒弟。吳溫如於是又施展她八麵玲瓏的手腕,取得金仲蓀的承諾,再加上整天跟尚老太太磨煩,小雲迫不得已才正式收徒。一個認真教,一個用功學,所以過了不久,吳素秋就在她能幹的名媽東奔西走努力之下自己挑班唱戲,一出《義勇白夫人》文武不擋,唱作俱佳,奠定了後來跟童芷苓平分秋色的局麵。吳素秋在天津中國大戲院演出,住頤中大飯店,而吳溫如為了節省園子裏的開支,到天津總住元興旅館。這位名媽經常跟梨園行的經勵科(舊時戲班中打理後台人事、資金錢財與對外交際之人,類似今天的經紀人)打交道。經勵科最難纏的人是外號李鳥兒的李華亭,為人陰毒狠辣兼而有之,李常跟人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吳溫如說了話,吳辦交涉從來不說一句不在理上的話,她用大理把您那麼一局,您有什麼高招也使不出來了。”

從李鳥兒這一番話,這位名媽的道行有多高,就可想而知啦。

(李麗薦自《菊壇舊聞錄》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