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銳精心挑選的這五名“伴隨者”,都是醫科院校畢業的高材生,功底非常紮實,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熱情高漲,精力充沛,對於裹挾者充滿了好奇心,他們也意識到,這是一個機遇,很可能,他們的研究,或許會改變人類對於病原微生物的理論框架!
一月三十日,伴隨者小組終於完成了全部數據錄入!
當天晚上,林銳和小組成員們一起,到疾控中心背後的普安巷裏的一家土灶火鍋店,喝酒慶賀。
一連二十天,伴隨者小組起早貪黑地幹,大家都很辛苦,林銳計劃,明天大家休息一天,調整一下,從後天開始,轉入統計分析,那同樣是龐大的工作量。
流行病學統計,需要用到多種方法,比如多遠線性回歸、病例對照、秩和檢驗等等,對於大樣本數據而言,這些統計方法極為繁瑣,混雜因素多,偏差大。這是林銳極為頭疼的事。
不過,利用時空模型對原始數據進行擬合,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目前,最為流行的時空模型是海因茨模型,這個模型林銳曾經接觸過,但沒有親手實踐過。林銳打算,將海因茨模型引入疫情統計分析。
六名伴隨者小組六名成員,林銳年歲最大,也隻有二十九歲,最小的是馬小瑩,她畢業分配到疾控中心剛一年,才二十二歲。大家年紀相差不多,沒有代溝,喝起酒來,氣氛十分熱烈。
正喝得興起,林銳的手機響了,是金方明的電話。
“林主任,你在哪裏?”金方明對林銳一向極為客氣,盡管林銳隻有二十九歲,可金方明總是要稱呼他林主任。
“在單位後麵的火鍋店,和幾個哥們吃火鍋。金主任,要麼,你也來?”林銳喝得高興,說起話來也極為隨便。
“請你馬上到我的辦公室來一下。衛生局領導要見你。”
“這都下班了,什麼事?”林銳很是掃興。
“你來了就知道了。”金方明掛斷了電話。
馬小瑩端著半杯啤酒,紅著臉,皺著眉頭叫道:“不去!什麼衛生局領導,也不挑時間!”馬小瑩是個小丫頭,平日裏說話細聲細氣,幾杯啤酒下肚,說話也來勁了。
馬小瑩一開口,其他幾個年青人也跟著起哄:“就是!金方明這老家夥什麼都不懂,就知道對上麵卑躬屈膝!”
疾控中心是個技術單位。金方明是官僚出身,技術上說不上話,又是從衛生局貶下來的,很難服眾,平日裏,這些年青人就不服他管。
“算了,哥幾個慢慢喝,我去去就來。”林銳不想為難金方明,雖然,金方明對於他的研究計劃從不過問,看似沒有什麼幫助,可林銳知道,金方明的不聞不問,對他就是最大的幫助。
林銳匆匆出了火鍋店,從後門進了疾控中心大院。
已經是夜裏八點了,大院裏的路燈有氣無力,行政大樓黑漆漆的,隻有位於五樓的一間房間透出燈光,那是金方明的辦公室。
林銳進了行政大樓,乘電梯來到五樓,過道中,燈火通明,金方明的辦公室門口,站著兩個陌生男人,麵無表情地看著林銳,點了點頭,算是打了招呼。
辦公室大門敞開著,林銳從兩個陌生男人的身邊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