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慣壞的“親自”(1 / 1)

毒舌糾察隊

小品《賣拐》說,範偉那兩條健康硬朗的腿,活生生被趙本山忽悠瘸了,於是當場買走拐杖,再也離不開它。

官場中,也有很多“範偉式瘸子”,明明長著健全的雙腿,卻要拄著拐杖才能走路,一旦離開拐杖,他就寸步難行。

河北就有一名這樣“拄著拐杖”坐飛機的縣委書記,他貴為“一把手”,卻自曝“低能”,歎機場貴賓廳關閉後,自己患上了“不適應症”:不會訂票、取票、換登機牌,“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比剛進城的農民還懵”。

以前,訂票、取票、換登機牌這些小事,都是由秘書、工作人員、貴賓廳經理等貼身“拐杖”貼心服務、全程代理的,書記大人隻管“機來張口,票來伸手”。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反“四風”來了,貴賓廳關了,“拐杖”也沒了,訂票、取票、換登機牌得“親自”去辦了,別說不適應,沒憋出尿、憋出病來就很對得起群眾了。

健全的範偉離不開拐杖,是被騙子忽悠;萬能的領導離不開“拐杖”,則是被嬌生慣養。

《天下糧倉》刻畫了六位“授官老農”。他們跑到災區,不去抗旱救災,而是講授燒山開荒種田的學問。在滿街躺著餓屍的重災區,他們一邊吃著饅頭,一邊索要酒喝,稱“三菜一湯一酒”不能少,不能降低他們待遇,這是有公文可查的。

對此,負責接待的朝廷大員高斌厲聲回應:“這白麵,是盧焯大人、顧琮大人、米大人,還有我高斌大人嘴裏省下來的!”老農不高興了,拉長了臉責問:“各位大人省得出白麵,為何省不出酒?”

高斌痛斥:“你們穿上這身官袍,竟然丟了本分”,“路也走不像了,話也說不全了,連心也慢慢黑了”,“難道這官袍穿在你們身上,就把你們做人的良心都給蒙住了?”

老農種了一輩子莊稼,穿上官袍便染了官氣,事事要人伺候,處處發號施令,與當今有人打傘、有人拎包、有人端茶杯、有人開車門、有人寫講話稿的“低能官員”實無分別。

《天下糧倉》還有一個細節:大貪官苗宗舒一頭撞死在上馬石上。臨終前,他指著上馬石說:“是這塊石頭害了我”,“是它,抖擻了我做官的威風;是它,顯赫了我做官的榮耀”,“不知如何自個兒上馬,自個兒下馬了!苗某的官,其實都是這塊石頭在做著……”

在官袍這根“拐杖”的奉承、嗬護和嬌慣下,各位大人都成了“鐵拐李”,成了“植物人”,除了做愛和上廁所是“親自”的,其他的原則上都由別人代勞。

看來,反“四風”的“緊箍咒”還得堅持念、不停念,讓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官老爺們徹底“斷奶”,迫使他們扔掉鐵拐杖、放下官架子,免得落下四體不勤、功能退化的老爺病。

(完)